今日,公历8月7日,立秋,热死牛!
(2017-08-07 05:11:23)
2017年8月7日15:39:58立秋。因为是在下午,又是在农历闰六月,实为七月,符合“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两个条件,故天气还是要热一阵子。
所谓立秋的早晚,一种说法是午前还是午后,另一种说法是在农历六月还是七月。若早,则立秋后天气明显凉爽,若晚,则天气继续炎热。
其实这一说法并不符合实际。根据气候实测,早立秋和晚立秋,气温的变化都差不多。
为什么?因为廿四节气是我国古代总结的科学规律,是根据太阳运行所达到的黄经圈位置确定的,因此与太阳的公转直接相关。虽然我国古代没有使用公历,但是廿四节气的时间却相对固定于公历的某一时段,即“上半年7、21(上半年的节气多在公历的7日和21日左右),下半年8、23(下半年的节气多在公历的8日和23日左右)”,与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相符,是我国农业区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直到现在,许多人还认为廿四节气是阴历的。其实阴历,指的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历法,以月球绕地一周为一个月,以十二个阴历月为一年。典型的阴历是伊斯兰历。因此,阴历的一年不够365天,也不符合四季变化的规律。
那么廿四节气是否是阳历的?也不对。阳历,即公历是以地球绕日一周为一年,再人为划分12个月,人为确定每个月几天。公历2月28天或29天最典型。公历大体以4年一闰(2月多一天)来平衡365天的余数。如前所述,有廿四节气时,天朝还根本不知道公历为何物呢。
应该说廿四节气是阴阳历,即我国农历的,即一年365天,与四季变化对应,一个月大体三十天,与月相变化对应。以“十九年七闰(每十九年有七个闰月)”来平衡十二个月的天数总和与365天的差额。这是我国古代先人的智慧结晶。
看到有的博客在“咬嚼”农历就是阴历,还是缺乏历法知识。固然农历的概念出现较晚(1912年),但是自“夏小正”起,历代修订历法都是阴阳历,各有专名。希望在我国民间不要再流传“阴历”的说法,倒是可以称农历为夏历。
由于人类活动过度,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夏天越来越热才是大趋势。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