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次纂修家譜序言---《易縣東婁山王氏族谱》解读之二

(2017-05-08 05:43:30)
标签:

东婁山

王氏

族譜

分类: 家族变迁

按:前半部分系本人撰写。

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易水哺婁山人傑地靈。

太行之陽,易水之陰,有婁山村四,曰東、曰西、曰南、曰北,惟東婁山有王氏大族,亦望族。因村南山懸白色巨石,似玉鏡映照王氏祖居,故王氏以“玉照堂”為家族祠堂之名號,亦為族號,至今已一十七世。族人遍及華夏大地,聲播海內外。

王氏先祖何時遷至東婁山?可考定的是,一世祖峯約在明嘉靖年間遷至東婁山。按傳統說法,峯之祖上系“明初從山西小興州”移民而來。近年有學者考証,小興州非在山西,而在今河北省灤平縣。明初為拱衛京師,曾從長城外小興州衛所遷移軍民至保定府。若如此,則王氏遷至東婁山的時間還可上推一百餘年。

自峯祖起,王氏族人辛勤勞作,耕讀商樵,守成創業,至第八世初具規模,遂陸續分為四院,曰南院、曰西院、曰小北院、曰大北院。為傳續家風,內保和諧,外求發展,乃銘定家訓、家風,先後有“六不”“十戒”“十要”(見本譜後文)。各代子孫,勤勉恪守,遂有數百年之興旺。

“七七”事變,抗日軍興。東婁山地處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系晉察冀第一軍分區機關和主力部隊駐地。玉照堂不儘為八路軍貢獻糧秣、物資,還輸送一大批熱血青年投身革命。與此同時,還有一大批王氏族人南下後方,參加正面戰場抗倭作戰。其中數人成為烈士。東婁山遂招致日偽記恨,並醸成慘案。東婁山玉照堂亦因此載入史書。

想我王氏族人,除延續耕讀之本業,更能追隨時代之洪流,人才輩出。在近百年中國的巨變中,為官則清正廉潔,為民效力;從軍則不惜生命,保家衛國;任教則學為人師,行為示範;做工則刻苦鑽研,技藝精湛。更有書畵大師、科技專家,等等。

編纂家譜,乃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家譜雖儘爲具有平民特色的歷史文獻,記載的是同宗共祖的血緣世系,但實為記述歷史,傳承文明,凝聚人心之重要文獻。

東婁山王氏家族修譜,起於清中期雍正年間。當時由九世祖徵隆公主持纂修了玉照堂王氏家族的第一部家譜。此後,十一世振鏞公和十四世均禮分別在西元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對家譜進行了兩次重要的增補和修訂。

不料日寇入侵,戰亂頻仍,家譜的下冊亦在戰爭中遺失,僅餘上冊保存在十四世均禮處。一九五三年均禮病故前,將僅存於世的家譜上冊孤本交十三世慰農公保管。一九六四年十一月九日,慰農公又將家譜上冊孤本寄交其子,即當時已在臺灣的十四世法禮,囑其作為永久性檔案妥善保存。

一九八九年法禮回內地探親時,將家譜上冊的影印本轉交十四世守禮。可以說,正因爲十三世慰農公、十四世均禮公、法禮公等王氏宗親甘冒風險,千方百計一直設法保存,才使得這部僅存于世的王氏家譜世系表,在經歷了大規模戰亂和社會動蕩以後倖存至今,真可謂艱辛坎坷、來之不易!

一九八九年以後,小北院十四世守禮以法禮帶回的這部王氏家譜世系表爲依據,著手進行王氏家譜的第四次增補。這次增補於一九九零年一月一日告成,並手工謄寫、刻印,整理成冊,在家族內部小範圍分發。

小北院十一世振錫(字卓泉)這一支系,其家人在抗戰初期陸續遷居吉林省延吉、磐石一帶,在一九四九年以後與家鄉聯係甚少。振錫後人十四世東禮自收到第四次纂修家譜的手稿後,從一九九一年一月開始著手增補《王氏族譜世系表——小北院部分》,並於一九九五年二月完成了這一工作。這份材料詳細記録了小北院振錫這一支系從十一世至十六世的遷移、繁衍過程及現狀,並盡其所能對小北院其他分支的情況進行調查和增補。

本次纂修家譜是第五次。得益於革開放以後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先進的傳播手段,我們有可能在較大範圍內深入瞭解和反映東婁山王氏家族的歷史發展脈絡,爲王氏族人留下一部可供継續傳承的、更加翔實可信的家族文獻。

爲此,我們於二零一六年七月在北京召開了家譜纂修委員會籌備會議。會議推舉了家譜纂修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人選,確定了家譜修改的基本要求和日程,並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

全部家譜纂修工作受到了王氏宗親的大力支持,如“七七事變”後與王氏家族失去聯系的南院“小十爺”佑仁公的後人義松公,親自到訪北京,送來了佑仁公的遺作《味根廬漫話》,文中提供了諸多有關王氏家族的珍貴資料。從而爲第五次全面增修家譜提供了極爲寶貴的原始素材。   

如本譜的問世能夠使我族人光大門風,愛國愛家,遵紀守法,團結互助,不斷奮進,共圓家族振興之夢、中華民族復興之夢,則幸甚至哉!

十四世 溥禮 叩寫

西元二零一六年七月於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