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东地区直辖市(含曾是)、省级行政中心(含曾是)、副省级市、区地名释义

(2016-12-28 04:12:45)
标签:

地名

中国

分类: 地理地震

一、现在的直辖市

上海  因苏州河南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简称“沪”,因松江下游一带称捕鱼工具为“扈”而转音。又称“申”,因此地曾经是楚国春申君的封邑。1949年起为直辖市。元始置上海县,属松江府。南宋别置嘉定县。明、清仍为松江府。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建上海城。1930年至1949年曾经为直辖市。

2.现在的省级行政中心(含副省级市、曾经的直辖市)

1.南京  因与北京相对应而得名。别名“金陵”。 1949年至1952年曾经为直辖市。1953年起为江苏省行政中心。1994年起为副省级市。公元前333年,楚威王于石头城金陵邑。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宋为江宁府,后改为建康府。元为集庆路。明初为应天府,后改为江宁府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明曾经为国都。明、清曾经为江苏省(南直隶、江南省)行政中心。1912年至1927年曾经为江苏省省会。1927年至1949年为直辖市1912年、1927年至1949年曾经为中华民国首都。1952年为江苏省辖市。

2.杭州  因古代州治在余杭而得名。相夏禹大会诸侯于会稽时曾乘舟经过此地,并舍其杭(注:杭即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古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后来讹“禹”为“余”。 1949年起为浙江省行政中心。1994年起为副省级市。南朝陈置钱唐郡。隋置杭州。南宋为临安府、国都。元为杭州路,江浙行省治所。明改杭州路为杭州府。清仍为杭州府。1912年为杭县。1927年设杭州市。明至1949年曾经为浙江省省会。1949年为浙江省辖市。

3.合肥  因《水经注》指夏季河水暴涨时,施水(现在的南淝河)合于肥水(现在的东淝河)而得名。一说因南淝河与东淝河同源异出为二而得名。简称“庐”,因此地古为庐州。1949年至1952年曾经为省级皖北行署区行政中心。1953年起为安徽省行政中心。西元狩元年(前122年)为九江郡,辖合肥等县。合肥名始于此。南朝宋于旧合肥县地置汝阴县。隋改汝阴县为合肥县,改合州为庐州,合肥属庐州,为州治属庐州路。明属江浙行省庐州府。清属江南省庐州府,后属安徽省庐州府。1912合肥县直属安徽省。1946年至1949年曾经为安徽省行政中心。1949年设合肥市。1949年至1952年属皖北行署区。1953年为安徽省辖市。

4.福州  因唐代境内西北有座福山而得名(现在的位置有多种说法)。1949年起为福建省行政中心。秦置闽中郡。西汉为冶县。唐为建州,后改为泉州、丰州、闽州,开元十三年(725)始称福州。宋为福州威武军。元为福州路。明为福州府。清仍为福州府。19424月成立福州市政筹备处。1946年正式设福州市。明至1949年曾经为福建省省会1949年为福建省辖市。

5.南昌  因取“昌大南疆”之意而得名。别名“豫章”、“洪州”。   1949年起为江西省行政中心。西汉置豫章郡,并设南昌县为附郭县,南昌之名始于此。隋置洪州,后复为豫章郡。唐复为洪州,后又改洪州为豫章郡,后再称洪州。五代为南昌府。宋复名洪州,后改为隆兴府。元置隆兴路,后改为龙兴路,又改为洪都府,再改为南昌府。以后沿袭。1926年设南昌市,为江西省辖市。元至1949年曾经为江西省省会。1949年仍为江西省辖市。

6.济南  因地处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注:早已为黄河所踞)之南而得名。1949年起为山东省行政中心。1994年起为副省级市。秦置历城县。西汉吕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割齐国“济南郡为吕王奉邑”,济南之名始于此。隋置齐郡。唐改齐郡为齐州。北宋为济南府。金仍置济南府。元改为济南路。明初仍为济南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省治由青州迁到济南。清仍置济南府。1929年析历城县城、城外商埠及四郊置济南市1948年曾经为直辖市1949年改为济南市,为山东省辖市。明至1949年曾经为山东省省会。

7.台北  因位于台湾北部而得名。1949年起为台湾地区行政中心。1920年以艋舺、大稻埕、城内三市街为基础设立台北市。1938年,松山并入台北市。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为台湾省行政中心。1967年起为“中华民国直辖市”。

三、现在的副省级行政区、市

1.上海浦东新区  因地处黄浦江东岸而得名。1992年设置的设立人大和政府的副省级行政区。原上海市川沙县,上海县三林乡,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的浦东部分合并而成。

2.宁波  取“海定则波宁”之意而得名。简称“甬”,因此地邻近甬江。1994年起为副省级市。秦属会稽郡。隋为句章县。唐置鄞州,后改为鄮县(因县南有鄮山而得名)。后又置明州(因境内有四明山而得名)。南宋为庆元府。元代为庆元路。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改为宁波府。1927年设宁波市。1983年宁波专区与宁波市合并为地级宁波市。

3.厦门  厦门地名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因此地原有厦门村而得名。一说是因地处九龙江口外侧即“下门”转音而得名。一说是因地处东南沿海门户而得名。一说是因取“华夏之土的大门”之意而得名。别名“鹭岛”1994年起为副省级市。晋置同安县,后并入晋安县。隋为南安县属地。唐析南安县置大同场。五代改大同场为同安县。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此地为思明州。清康熙十九年(1680)废思明州恢复厦门,属同安县。1912年置思明县旋废。1915年设金门县。1935年设厦门市。1949年,同安县先后属第五专区,即后来的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同年,厦门市为福建省辖市。1953年同安县划归厦门市。

4.青岛  因胶州湾入口处北侧的小青岛而得名。1994年起为副省级市。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开始此地设防,青岛由此建置。1929年至1949年曾经为直辖市。1949年改为青岛市,为山东省辖市。

四、曾经的省级行政中心

1.扬州  因此地“渐太阳位,天气奋扬”而得名。1949年至1952年曾经为省级苏北行署区行政中心。秦、汉称广陵、江都。北周时为吴州。隋始称扬州。隋置扬州。元曾经为江淮行省治所。1912年改为江都县。1949年设扬州市,属扬州专区。同年属苏北行署区。1953年属江苏省扬州专区。1954年为江苏省辖市。1983年,扬州地区与扬州市合并为地级扬州市。

2.无锡  无锡地名的由来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因境内有锡山产锡,到西汉时殆尽而得名。一说是因战国时楚国春申君在此治水“立无锡塘、治无锡湖”而得名。一说是因生活在这里的古越人部落崇拜的一种图腾而得名。一说是“无锡”为古越语,其意已不可考1949年至1952年曾经为省级苏南行署区行政中心。西汉置无锡县。新莽改为有锡县。东汉复为无锡县。元为无锡州。明复为无锡县。清雍正四年(1726年),一说雍正二年析置金匮县。1911年无锡、金匮两县合并为无锡县。1949年析无锡县置无锡市,市、县均属苏南行署区。1953年无锡市为江苏省辖市,无锡县属苏州专区。1958无锡县划归无锡市。1962年无锡县改属苏州专区。1983年无锡县又划归无锡市。1995年无锡县改为锡山市。2000年撤销锡山市,改为无锡市锡山区和惠山区。

3.芜湖  因附近有一个长方形湖泊“蓄水不深而生芜藻”而得名。1949年至1951年曾经为省级皖南行署区行政中心。西汉时改鄣郡为丹阳郡,芜湖为所辖县之一,芜湖之名始于此。隋、唐,芜湖为当涂县所辖的一个镇。南唐复置芜湖县。以后沿袭。1949年设芜湖市,芜湖市、县分置。同年属省级皖南行署区。1952芜湖市为安徽省辖市,芜湖县属芜湖专区。1958年芜湖市改属芜湖专区。专区和市合并为芜湖专区。1959芜湖县并入芜湖市。1960恢复芜湖市。1961复为省辖市。同年恢复芜湖县,属芜湖专区。1965年芜湖市又划归芜湖专区。1971年芜湖专区改为芜湖地区,芜湖市、芜湖县均属芜湖地区。1973年芜湖市再为省辖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