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出访欧美闹出许多笑话:
在伦敦向帮助剿灭太平天国的戈登纪念碑致敬。戈登家属送给李一只得过一等奖的宠物狗。过了几天,家属收到李的致谢信,称送的狗非常美味。原来李把这只狗当作菜狗给吃了。家属惊诧,报纸传为笑柄。
李赴某英国贵族宴会,痰多要咯,地上铺的都是毛毯,无处可吐,就把痰吐在玻璃酒杯里。浓绿滋滑,令人作呕。一帮贵族妇女纷纷离席而去。
在美国,李非要坐一坐总统(当时汉语没有总统一词,音译为伯利玺天德)的专座而没有机会。一天乘着赴官方宴会的机会,李坐上去片刻。弄得美国人无可奈何。
李鸿章是翰林出身,名片上的字大(清朝规矩)。美国一位部长收到后认为李向他摆架子,回的名片字更大。李大怒,认为这是部长欺负他。再用长五六尺的名片回敬,传为笑话。
李是美食家,喜欢吃烧羊肉。美国设烧羊肉街来拍马屁。李在唐人街用餐多次。记者们打听李吃什么菜品。饭店老板笼统地称为“杂碎”。于是“李鸿章杂碎”名声大噪,在纽约就出现了三四百家杂碎馆。费城、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等地的中餐馆纷纷打出“李鸿章杂碎”“李鸿章饭”“李鸿章面”等招牌菜。(附,其实杂碎是杂烩之误。李鸿章杂烩是一道美食,做法可百度查看。)
其实从大清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起,就开始在外交场合出笑话。一位英国贵妇出席茶会,感觉脖子上有东西扫来扫去,奇痒难耐。却又看不到有什么东西。最后才发现是郭左右摆头,帽子上的花翎来回扫到女士的脖子所致。公使薛叔芸在宴会上突然放了个响屁。大家想笑又不好意思笑。某位客人说:“我今天赴会没有别的收获,在声学方面懂得了许多新的道理。”大家爆笑,掌声如雷。还有某位公使赴宴,吃饱了以后打嗝如雷,搞得大家都无法下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