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乾隆时的翰林院编修赵翼说,乾隆皇帝每天早晨五点准时起床,这时五更才尽。当时军机处每晚留一个大臣值夜班,而每天派一个大臣五更就上班协助值夜班的,以防皇帝临时有事。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乾隆从寝宫出来,每过一道门就燃放一个爆竹。在军机处值班房可以听见爆竹声由远而近,知道乾隆皇帝到了乾清宫上朝了。这时还得再点着蜡烛照明,燃烧一寸左右才天亮。军机大臣有十几个人,每五六天才轮一个早班,已经感觉很辛苦,可是乾隆皇帝天天如此。在西南用兵时,一旦有军情报来,乾隆半夜也要起来亲自阅读,并指示机宜,命军机撰写谕旨。从拟稿到缮写完毕常需要一两个时辰,乾隆会一直等候。
一说乾隆笃信灶王爷,每年十二月二十四开始上朝时每过一道门放一个爆竹是为了祭灶除祟。
赵翼还说,乾隆皇帝每天起床后就传膳,用餐完毕就批阅奏折,然后召见大臣每天四五起,最后见军机大臣下达谕旨。如果遇到有铨选官员觐见,就由吏部和兵部派员分别引见。处理政务完毕,乾隆或读书或作画,而以吟诗为每天的功课,必定写好几首,用朱笔起草,让太监交给军机大臣中有文学功底的用楷书誊写。
乾隆还喜欢微服私访。当时常州有一个杨瑞莲,篆字和隶书都写得好,在家乡不得志,到北京投奔亲戚梁诗正大学士。梁诗正把杨送到西清古鉴馆充当缮写员。当年八月十三,同僚都去应乡试,只有杨一人在馆。午后有一个高大身体,光头穿白袍的人慢慢走近馆中。杨不认识,请他就坐。那人问杨,其他人都去哪里了。杨告诉去应试了。问杨为什么不去。杨说怕内廷有急件要缮写。那人又详细询问杨的姓名和籍贯,并且看了杨的缮写文字,非常欣赏。这时几名侍卫来找,杨才知道这是乾隆皇帝,急忙叩头。乾隆含笑而去。第二天乾隆对梁诗正说,你的亲戚杨某很诚实,字也写的好,不参加乡试可惜了,可以赏他个举人。由于杨有了这个资格,而且缮写有功,后来被升调湖南湘潭县令。但是杨自视太高,常常顶撞上级,被弹劾。乾隆看了弹劾的奏折说:“杨瑞莲是实诚人,我特别了解。所参奏的不能批准。”并且把奏折扔了回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