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本意是去恶除魔、驱灾辟邪,而不是纪念屈原,兼休博启事
(2012-06-22 04:14:44)
标签:
屈原张北元中都遗址北京民俗史话端午节文化 |
分类: 欢度节日 |
明日端午,中国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开始之意,午,原为“五”。因为避唐玄宗八月初五生日讳而改之。“端五”就是一年中第一个五月的第一个五日(一个月有三个五,初五、十五、廿五)。此时春夏更替,阴阳调和,酷暑即将来临,人体难免不适,需要驱灾辟邪。而古人认为灾和邪乃恶魔所致,故必须去恶除魔。于是端午节有以下习俗:
院门两侧悬挂菖蒲、艾叶。
门窗上贴老虎和“五毒”(长虫、蝎子、蜈蚣、歇了虎子、癞蛤蟆)的剪纸。
大户人家悬挂“钟馗驱鬼”的中堂。
大人喝雄黄酒(不是黄酒,而是用矿物雄黄研磨后泡的酒,因为有毒性,现在已禁止),吃五毒饼(印有五毒图案的点心)、吃绿豆糕。
小孩子的额头用雄黄写上“王”字,穿有五毒图案的兜肚。女孩胸前挂“缯子”。
大人和小孩在手臂上系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合成的缕素。
老北京人到天坛等地“避毒”。
至于吃粽子纪念屈原、伍子胥、勾践、曹娥,赛龙舟等,则本是地方性纪念节日,而非全国性的。且上述那些习俗与屈原无关。因此现在一谈端午节,只知道屈原、粽子,实在是歪曲了这个重要节日的本意。
今日出发,去张北元中都遗址一游,避北京之热,休博三天。祝各位节日快乐。
前一篇:别忘了,今日夏至,要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