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剧不是历史教科书,受招安是农民起义的结果之一(评新水浒之终篇)

(2011-09-23 05:36:11)
标签:

宋江

天心

农民起义

水浒

历史教科书

娱乐

分类: 评论杂谈

山东卫视的新水浒早已播完。观后总的感觉还是不错。许多评论十分庸俗,无非哪个女演员靓,哪段男女情节有趣等等。

我觉得对于新水浒的优差应该其实只有一个标准:剧情的编写和表演如何。无论是小说原著还是改编的电视剧,都不要把它看做历史教科书,更没有什么“政治小说”一说。不要看做历史教科书,就是不要拿历史事实来对照,要学历史去看宋史吧(如同《三国演义》不等于《三国志》)。因此就不要用历史观来分析小说和电视剧啦。好看、热闹、引人入胜,又不低俗淫秽,就是较好的作品。当然,在文化方面不能违背历史,诸如语言、服饰、饮食、建筑、职官、行政区划等等绝不能张冠李戴,出现不能容忍的硬伤。现在许多好看的历史剧和历史小说虽然好看,但是在这些方面有严重问题,以致谬种流传,误导后人,是很可怕的。总把文艺作品往政治上靠是不行的,M的《讲话》有很大弊病,至今影响甚大,其实不应这样评价文艺作品。还回到新水浒,由于把宋江“受招安”的情结、行为、后果刻画的很到位,使许多观众对宋江的印象有了极大改变,符合了原著的本意,所以仅凭此就应该予以肯定。

评价水浒,许多人总离不开如何看待招安问题。讨论这个问题一定要和小说分离开来,把它作为一个历史现象来审视。正因为大众难以接受“受招安”的结局,希望文艺作品最后总是大团圆,后人就改变原著。先是金圣叹“腰斩”水浒,到“排座次”就结束,成为七十一回。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农民起义”的正面形象,长时期推行七十一回本,而禁印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反而弄巧成拙。M批水浒,好处是恢复了小说原貌,错误在于以历史看待小说,以批判一个文艺人物来为自己的政治主张服务,也就是坚持“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观点。现在许多人还在骂宋江,说明这一观点的影响实在深远,但未必正确。农民起义是农民与地主(直到皇帝)的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但是农民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不可能改变社会制度,何来推动历史发展?即使在封建社会的制度框架内,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统治者的努力。有些农民起义恰恰造成了社会的动乱。大家最熟知的例子当属太平天国和洋务运动,到底哪个的积极意义大,现在已有科学的评价。如果明确农民不代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那么农民起义不外乎三种结果,一种是起义成功但是自己还是做皇帝,这里又有两个结果:一是成为朱元璋那样的有为君主,二是成为洪秀全那样的荒唐君主;再一种是被镇压,这是多数;还有一种就是“受招安”。“受招安”是历史上的一种客观现象:认为社会不公责任不是皇上也不可能是皇上,而是皇上周围的贪官,因此要替天行道,清君侧,灭贪官,社会才能公平。再因此,反皇帝也是不应该的,也该灭掉。《水浒》中的宋江就是这种思想的代表,是现实存在,不能视为绝对的坏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明君、清官”身上,现在的芸芸众生不还是如此吗,为什么宋江不能如此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