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伏》成为近些年最好看的谍战剧,从一片叫好声中可以予以肯定。
但有趣的是,《潜伏》的结局引发了观众广泛的热议,而更多的网友在各种论坛上展开讨论,按自己的想象给余则成、翠平及孩子设计着不一样的结局。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观众对《潜伏》的结局过于残酷并不认同,而导演姜伟认为结局更凄美。我比较赞同导演的想法,凄美的结局更能打动观众,这个也正好符合更多中国人的悲情文化与情结。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之所以直到今天根据这些传说改编或创作的影视、绘画、歌曲等受到观众喜爱,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它的结局——悲情,悲情是一种文化。
牛郎与织女,一个天上一个人间,终究难做长久夫妻;孟姜女千里寻夫未果,哭倒长城;白娘子受制于法海法力,被镇于雷峰塔,许仙却因过分度悲伤了断尘缘;唯一有美好遐想的也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为伴,却也是给人无尽的遗憾。而正是这些有悖于读者期待的圆满结局被破坏掉,才有更长远的生命力让其流传不衰。大喜大悲一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事件、历史、人物、传说中最能引发读者强烈共鸣的结局,而大悲在某种程度上较之大喜更能给人的心灵以震撼。
我们在看《潜伏》结局时,几乎没有人不期望做出了那么多牺牲的两个人相见并永远相守,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当然会长长地嘘一口气,觉得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这个也符合好人一生平安的祈愿心理。但这个结局与部分观众的期待难以融合,大抵因为两个人在那么残酷的地下斗争中失去的太多太多,而不忍心他们天各一方。
相信姜伟导演在安排残酷结局之前,未必没有没有考虑一个以圆满收场的结局。而选择现在的结局,无论从故事本身的发展还是艺术的角度,可以说都适合《潜伏》:一是当时国共两党斗争的需要,余则成必须继续“潜伏”;二是让两个生死患乱的人被活生生的隔离,有一种残酷的美,能唤醒更多人对那段历史的记忆与缅怀;三是任何影视作品的高明之处都很注重结尾,留有悬疑与与思索的结尾,能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个也是观众不断热议并设计结局的诱因,余味悠长才是影视作品的最佳效果。
《潜伏》的结局正是悲情文化的感染力,让很多观众感慨之时,为人物的命运担忧,为他们设计未来。的确,在善良的观众看来这样的结局过于残酷但很真实,因为这样的真实,它注定让我们心怀感动并记住值得我们敬重的那些人,是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与祖国的命运,在艰难危险而恶劣环境中做着最伟大的牺牲。
最新娱乐:
谢霆锋不让儿子代言千万广告显父爱(图)
林志玲输给星女郎徐娇的3大原因(图)
伊能静因第三者婚变能不撒谎吗(图)
女明星婚变为何都想抢到孩子(…
李宗翰凭啥怕被扯进“暧昧门”?…
林志玲嫁“马桶王子”爱人不爱钱…
解读刘德华突然悔婚的心理秘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