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未艾娱乐 |
写这样一个话题,是因为我来自乡村,我的根还在乡村,我的老父亲还在乡村,也因为我做过群文工作,对乡村文化总有一种很特别的情结。
但昨天,我回到很久未回去的老家,问曾经的一个在镇文化站工作的朋友,今年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文化娱乐奉献给父老乡亲时,朋友一脸苦笑,一脸无奈。
朋友说,他已经不把文化当文化了,他没有这个信念,能把文化当事业来做了。曾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热闹非凡的文化宫,在朋友眼里犹如一个破庙,他只是一个与豆油灯相伴的和尚,在如今,连进来看一眼的人都没有了。
听了朋友的描述,我对如今的中国乡村文化的堪忧,决非杞人忧天,我在想,文化的进步应该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在发展,而文化在昔日有名的乡镇文化之乡,却是步履维艰,踪迹全无。如此下去,我们还期望农村小康社会里除了钱,还能留下什么?
印象中我熟悉的乡村文化,曾经让乡村父老乡亲的精神生活过得那样的充实有趣,什么露天电影,讲算书,唱大戏,文艺表演等等,都有浓郁的乡风民俗,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我那个时候做一个乡文化站站长时,还能组织一场武术比赛,搞一场文艺表演,在地方上活跃一下文化氛围,让老乡们走出家,走出耕作的田间地头,围坐在某个临时搭起来的台柱子边,从我们自编自演的节目中找到乐趣。特别是每逢从县市剧团请来演员到经济条件好的村子唱大戏时,家家户户都主动做好饭菜,把那些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演员接到家里吃饭,然后把自己的亲戚朋友等从外地接到身边,端着板凳,一起赶戏场。
其实,很多人不一定是为看戏而看戏,他们要的是一种愉悦,一种感觉。什么感觉呢?就是找乐。而这样的找乐方式与场面,如今是难见到的了。文化在乡镇的市场已经渐渐被麻将取代,被自己家的电视机取代,科技的进步与乡村富裕,不但没有让乡村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采,反而让文化的味道越来越淡。
于是,乡村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有了萧条感,虽然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电视选择我们想看的节目,或者想看电影就跑到城里的影院看一次大片,但那种因淳朴的本色的乡村文化氛围凝聚起来的乡风民情,已经不再。
这样的局面虽然是多种原因造成,但地方政府热衷经济而轻视文化的现象,应该是一个根本原因。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乡村文化会回归到我们期待的那一天。
前一篇:面对呼救,我竟然懦弱逃离
后一篇:女孩的呻吟在隔壁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