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全文解说第六十四章:时间轴上的升级演练

(2018-07-24 08:28:45)
标签:

成长

道德经

老子

人生

修炼

分类: 老子全文解说

人生成长的启示

《老子》全文解说


第六十四章:时间轴上的升级演练

 

在上一章,我们对如何在同一时间段处理诸多事件做了分析和演练,从而掌握了将复杂局面简化的技巧,并将这样的技巧训练到了无为,使得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成为了我们自动的、本能的反应。然而,社会中、或者说天下中的事情多种多样,有些事件所显现的是空间复杂性,而有些事件所反映的却是时间复杂性。我们常常听某些官员在解释他无法处理的问题时强调:积重难返。这说的就是事件的时间复杂性,原本并不大的问题,经过时间的堆积,结果变成了无法解决的大问题。作为在“天下”中提供道的人,在对自己如何认识社会、以及如何处理空间范围的复杂事件的演练之后,还需要熟悉时间给事件造成的影响,并对如何处理积重难返的问题做必要的演练。

对于时间范围的复杂事件实际上也和上一章所介绍的空间范围的复杂事件有关。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事件的时候,它一定是经历了时间的积累才得以如此复杂的。经过了上一章的演练,我们学会了如何将这样的复杂问题简化,并将其解决。但是,如果可以使这样的事件不至于积累至如此复杂,不至于达到积重难返的程度,尽可能地在其尚未复杂化的早期就将其解决,岂不是可以省去很多麻烦,节省很多人力物力?是的,如果我们在时间轴上看事件的发展就会发现,它总是在没有成势的早期可以较为容易地被改变。在五十二章我们就遇到过“守柔曰强”,也就是说在事物发展的早期不适合干涉它的发展,应该守护它,让它发展,从而强壮。这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反过来用,如果那个“柔弱”的不是我们想要培育的幼苗,而是杂草呢?显然,在其幼小的早期清除它要容易很多。这就如同一辆火车,如果你要上车,一定是在它还没有运动起来的时候。登上行进中的火车就需要有铁道游击队员的那种高超技能,而要从地面登上飞驰的高铁等于是找死。这样的道理叫做:“其安易持”。同样的道理,对于一件事情,如果要谋划它,一定是在其还没有任何征兆时最为容易。要想终止一件事情、破坏一个行动,也是在其还没有发展起来的脆弱的早期最为容易。要想消解某个事端、消灭某个团体、解散某个组织,也是在其还没有发展壮大的微小时期最为容易。这就是: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可见,无论是要做成一件事、还是要消灭一个问题,都是要在其刚刚出现的早期最为容易。如果一件事情,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并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状态,那么此时在着手干涉它就相当难了。而如果是在其还没有成势的早期就朝着我们需要的方向谋划一定会容易很多。同样,一个问题,经过时间的积累,发展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解决起来就相当困难,有时甚至需要通过外科手术般的死亡疗法。显然,这样的疗法对于当事人会造成不小的伤害。因此,作为社会大网上道的供给者,对于他要做的事情、要解决的问题,都应该尽可能早地采取行动。对于需要做的事情,应该在其发展初期进行就参与其中。而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则需要在其还没有形成祸乱之势时就着手治理。也就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尽管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无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排斥“有为”。在四十八章那次升级“上德”的演练中,我们就是从“有为”开始,将自己的做事能力一步步地训练成“无为”的。现在我们所遇到的状况也是一样,尽管在这次有关时间轴上处理问题的演练中同样要依赖“无为”的作用,但是,对于事件早期的谋划,要“谋之于为兆”,这就需要我们刻意为之,要“为之于未有”。

之所以要尽量早地介入事件的发展、尽量早地着手解决问题,那是因为任何看起来伟大的事业都是从不起眼的小事件开始的;任何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也都是那些不起眼的小问题堆积起来的。那些巨大的树木,在其生命的早期,不过是一株像小草一样的树苗;高耸入云的大厦,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比地面还要低、用来打地基的深坑;而千里、万里的路程,也是要从第一步开始走起。就如同我写这本书,如果当时仅仅是停留在年龄顺序与《老子》章节顺序相吻合这样的想法上,而不开始写作的话,我也不会一路写到这里。当我们在这里默念熟的不能再熟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时,是否意识到了一路走来的风景已经完全不是当初所能想象的。尽管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可以预测的是,只有开始做起一件事,而不是在那里想象结果,我们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远远超出预期的结果。

尽管我们知道了要在事件发展的早期就开始“谋之”,在问题还没有堆积起来的早期就着手“为之”,但是我们无法保证可以将所有问题都消灭在萌芽里,我们也无法保证在事物发展的早期就完全可以通过“谋之”而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这就是说,尽管我们在时间轴的早期尽可能多的处理了许多问题,但总有一些问题成了漏网之鱼,从而走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从而变成了复杂的问题。好在我们知道如何处理复杂问题,并为此进行了必要的演练。从前面一章可以得知,我们的方法是无论问题有多复杂,都从其最为容易的那个方面入手,从而一步步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不仅如此,我们还将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到了“无为”的程度。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那些没有被我们从其发展的早期就着手消灭的问题,在经过了时间的积累变成了复杂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能采取任何的“有为”措施,而是应该让自己训练好的那种自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去解决它。如果不是这样,每一次遇到复杂问题都去刻意地“为之”,尽管可能会解决一、两个,但最终,众多的复杂问题会耗尽我们的能量,从而使得我们以提供道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任务遭到失败。这叫做:为者败之。面对问题发展的早期,我们可以“为之”,即“为之于未有”,但是,当问题堆积至复杂的程度,就不能“为之”,而一定要依靠在上一章我们训练出的“无为”来应对。

如果我们不能在事件发展到积重难返的程度时进行“为之”,而只能在其还在萌芽时的“未有”阶段进行“为之”,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将那时“为之”的结果一直刻意地保持,从而使其不出问题,不会将问题发展到积重难返的程度呢?回答是否定的。这就好比端起一杯水,看上去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人人都可以做到。但是,如果让你一直端着这杯水恐怕就有问题了。也就是说,在事物的早期对其进行干涉是可行的,也是较为容易的,但是,要一直维持某个状态就会如同一直端着那杯水一样,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试图维持某个事物处在一个我们需要的状态下,其努力是一定会失败的。这叫做:“执者失之”。

作为社会大网上提供道的人,也就是作为一个圣人,除了可以在事物发展的早期(未有)对其发展进行干涉(为之)之外,他不会采用任何有为的方式来影响事物的发展,也不会采用任何有为的方式去解决复杂问题。在上一章,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处理复杂问题的演练,并将这种能力变成了身体的自动行为,变成了“无为”。正是由于圣人采用“无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此他不会导致由于“为之”而带来的失败。同样的道理,由于圣人不会试图将事物一直维持在某个他所希望的状态下,他也就不会面临因由“执之”而导致的失败。这就是: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综上所述,管理社会大网、并同时提供道的圣人,在面对事件、处理问题时,总是将自己的精力运用到那些还处在萌芽期的事物中,那些尚未积重难返的问题中。他们绝对不会在事物发展的早期进行了某种干涉后,就一直试图维持事物的状态不变。他们会很快放开手,即便那些早期发展良好的事物,他们也不会试图维持其状态。一旦有些事物的发展不好,并出现了积重难返的问题,他们会运用在上一章训练出的解决问题的预案,对其进行解决。也就是利用“无为”来解决那些复杂问题。

尽管我们将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做出了上述的总结,但还会有这种状况,那就是事件已经发展到了后期,本来应该采用训练好的预案进行自动应对,但是,它偏偏是我们没有遇到过的。也就是说,我们无法采用“无为”的方式去解决,而必须采用“有为”。尽管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不多,但我们还是要有所准备。事物发展到接近成功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它会自动成功。当它需要我们介入时,我们应该异常谨慎,应当如同我们面对发展早期的事物那样,应当以“守柔”心态和手法进行应对。这叫做:慎终如始。很多人做事往往功亏一篑,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做到“慎终如始”。由此推而广之,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事件、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尽量采用无为的方式,因为无为故无败。但在无为的方式不可能的情况下,不得已需要“为之”。如果遇到这种状况,则无论事物发展到哪个阶段,想要“为之”的人都需要有面对事物发展早期的那样谨慎心态,要做到“慎终如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做的事情可以成功。

用于升级的演练已经进行到了最后的阶段,经历了对自我的更新认识、在空间轴上解决问题和时间在时间轴上解决问题的演练后,这个已经练成了《九阳真经》(孔德)的人,已经基本掌握了如何将体内蓄积的内力发挥出来的方法,也就是即将练成“乾坤大挪移”。在这个升级的前夜,我们还需像山洞里的小昭看着即将把“乾坤大挪移”练至大成的张无忌那样,看看升级“玄德”之前的圣人都有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由于人文系统中的“德容器”早已在升级“上德”之时就变成了无为增大,系统中的“倾向无为”单元失去对“欲望容器”的偏好支持,这个被称为“圣人”的道的提供者,其行为、喜好、特性都与“德容器”没有升级的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方便理解,我们还需要将第五十七章出现一张图重新展示一下:

 

《老子》全文解说第六十四章:时间轴上的升级演练
 

41:无为变大的“德容器”

 

由上图可知,当“倾向无为”单元不再单纯支持“欲望容器”,并制约“德容器”,而是由于两个容器都是无为变大而对他们采取了同等的支持时,“德容器”就失去了制约方,而只有支持方。与此同时,“欲望容器”的制约方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变大更加强大了,因为欲望的制约方是“德容器”。这样一来,圣人的欲望就与百姓的欲望有着本质的不同。圣人的欲望在支持方变弱(“倾向无为”单元原本只支持它,现在变成了同时支持两个容器),制约方变强(“德容器”由于失去了制约方而变强)而呈现“不欲”的特点。作为道的使用者“百姓”,他们的欲望没有得到这样的控制,对于难得之货,他们是想得到的。因为难得之货之所以难得,那是因为大家都想要。只要欲望没有得到足够的控制,它就会展现其追逐难得之货的特点。而作为道的供给者“圣人”则不一样,由于他们基于上面论述而呈现“不欲”的特征,他们对那些难得之货是“无感”的。这并不是说圣人很好地克制了自己想要获得那些难得之货的欲望,而是由于其系统内部的“欲望容器”被很有效地制约,从而使得圣人对难得之货根本不感兴趣。圣人的这个特点叫做: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除了欲望的区别,道的提供者与道的使用者(也就是圣人和百姓)之间还会对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这就如同一个武功高的人在看他人打斗时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射雕英雄传》中,当郭靖修习了九阴真经和双手互博之术后,身临东邪西毒的打斗现场,他从两人的招数中看出了破绽,而他所看到的却是同在现场的黄蓉和欧阳克都看不到的,甚至是参与打斗的东邪西毒都看不到的,其原因就是郭靖修习了高水平的武功后见识与众不同。身为道的供给者的圣人,特别是他的“德容器”已经接近升级到了最高的“玄德”级别,他的见识自然与身为道的使用者的百姓完全不同,他能见到百姓所未见的东西,他能学到百姓所无法学到的东西。不仅如此,他还能从众人的过失中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把事情作对。这样的能力叫做: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由于圣人是道的提供者,不是指令的发布者,他只是向天下中的使用者提供能量与活力。这样的角色就如同是一个发电厂,只是向使用方提供电力而从不干涉使用方用这些电力做些什么。就算是使用方利用电力做违法的事,也是警察管理的范围,而非发电厂管理的范围。因此,圣人的这个作用叫做“以辅万物”。尽管是辅助万物的发展,只为万物提供道,那么圣人就真的什么都不做吗?通过这两章所涉及的演练得知:显然不是的。作为道的提供者,同时又是天下大网的管理者,圣人需要用自己锻炼好的自动行为(无为)去解决那些空间范围的复杂问题;同时,又需要对那些有可能发展成为大问题的事件在其早期进行干涉,在其“未有”的阶段对其进行“为之”。这种主要采用“无为”,同时又在某些方面进行谨慎的“为之”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其综合起来称为:不敢为。

这一章,我们进行了升级“玄德”之前的最后一步演练。在自我认识、空间轴上解决问题、时间轴上解决问题的演练都已经纯熟之际,那个修习了《九阳真经》的人终于掌握了将体内的内力发挥出来的技巧,这个完全准备好的人距离自己“德容器”的终极跃升也就一步之遥了。在此,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这一章的内容,为最后的升级做好准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