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全文解说第六十三章:空间轴上的升级演练

(2018-07-17 08:17:00)
标签:

成长

道德经

老子

人生

修炼

分类: 老子全文解说

人生成长的启示

《老子》全文解说


第六十三章:空间轴上的升级演练

 

   

一个拥有“孔德”级别“德容器”的人,是一个合格的治国者,是完全可以在社会大网上提供道的“圣人”。然而,在上一章我们看到了,由于“孔德”还不是一个可以高枕无忧的状态,我们还必须对其进行升级。但是,“孔德”在“德容器”的各个级别中已经相当高了,如果用武功来类比,这个级别的人已经是练就了《九阴真经》或是《九阳真经》的人。如果在这个级别上继续升级,还需练一些什么样的功夫呢?既然我们用武功来做类比,我们就看看练就了《九阴真经》的郭靖和练成《九阳真经》的张无忌,他们在那之后又练了什么功夫。郭靖通过全真七子演练的天罡北斗阵,学会了运用《九阴真经》的方法;而张无忌则是通过乾坤大挪移将《九阳真经》的威力发挥了出来。

是的,尽管“孔德”的级别已经相当高了,但它对外输出的能力还是不足以满足需要,还不能收放自如。我们需要练就一种类似于乾坤大挪移的功夫,将“德容器”里蓄积的力量发挥出来。《倚天屠龙记》里详尽地描述了乾坤大挪移的特点:

 

原来这“乾坤大挪移”心法,实则是运劲用力的一项极巧妙法门,根本的道理,在于发挥每人本身所蓄有的潜力,每人体内潜力原极庞大,只是平时使不出来,每逢火灾等等紧急关头,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往往能负千斤。张无忌练就九阳神功后,本身所蓄的力道已是当世无人能及,只是他未得高人指点,使不出来,这时一学到乾坤大挪移心法,体内潜力便如山洪突发,沛然莫之能御。

 

可见,一个成功的治国者,如果再度升级自己的“德容器”,那么,一定是升级到那个可以将自身蓄积的能量发挥出来的级别。我们知道那个级别的名字,就是“玄德”。对于升级至“玄德”的演练,仅仅学习一个类似于乾坤大挪移的用力功夫还不够,还有练习随时随地处理问题的能力。我很喜欢看特工、特种兵类型的电影,电影里无所不能的英雄总是能够在面临绝境时利用随手抓到的任何东西来解决问题、脱离险境。我以为,这才是最高的境界。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但无论多大的问题,只要有时间,就有回旋解决的可能,最为困难的莫过于面对眼前突发的问题,没有给你寻找对策的时间。可见,如果我们自身的人文系统已经达到可以“治国”的水平,那么,比之更高水平的人,他所拥有的人文系统一定是那种可以随时随地、处理任何突发事件的系统。因此,在准备升级至“玄德”演练中,我们首先看到了上一章有关资源的认识,即没有无用之人、没有无用之物,那些不善于做事的人恰恰是社会的资源。这就如同那些电影里的特工,随手抓起的物件在他们手里都成了锐利的武器。而这一章,我们将学习如何同时处理社会中诸多纷杂问题。

如果将一个人突然放到一个各种纠纷、案件已经堆积了好几个月的县里,这个人能够在瞬间将其解决吗?当然,这样的要求会有些过分,但真的有人可以做到,这个人就是“凤雏”庞统。显然,庞统在半天之内处理了积压几个月的公务,一定是有技巧的,而我们所要进行的演练就是要掌握这样的技巧。在同一时刻面临诸多问题,就如同拆解一团乱麻,我们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才能进行这样的工作。因此,同时解决诸多问题的技巧实际上是在空间范围内发挥自身能力的演练。

 

1.演练的总体目标

 

在讨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之前,我们先要设定总体目标。第四十八章,在人文系统升级“上德”、并网提供道之前的演练中我们就提到了,这个道的提供者在面对那些需要解决的事情时,应该经由“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的步骤,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训练成自动的行为,也就是要达到“无为”。而对于道的提供者所面对的“天下”,也就是他所汇入的大网,其最佳的状态应该是“无事”。可见,在如今,人文系统需要在同一时刻面临社会上诸多繁杂问题时,其目标也应该是“无为”和“无事”。也就是说,现在所要做的演练就是要练习如何将那些突发事件的解决过程从“有为”训练到“无为”。就如同那些高水平的特种兵,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他们本能的身体反应总是能够使得他们摆脱困境。因此,我们现在的演练,其目标是使得自己能够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采用自动的反应机制,都让其无为地进行。我们此时刻意而为的目标是“无为”,这就叫做“为无为”。

与“为无为”相类似,当面对那些需要我们去完成的事情时,其目标是“无事”。所谓“无事”并不是把事情做完,因为事情根本就做不完。《鹿鼎记》里有一段描写,可以很好地说明什么叫做“无事”。这段描写说的是韦小宝奉康熙之命下扬州,在那里遇到一个叫吴之荣的坏官告密,许多人会因由这个告密而身陷险境,这里面也包括顾炎武、吕留良、查伊璜三位著名的文人。大家商议对策,韦小宝脑子很灵,出主意说伪造一封信,这样大家不仅可以免除危险,反而可以把告密的吴之荣弄死。大家都说这是个好主意,只是出主意的韦小宝认为操作起来有些困难。书里是这样写的:

 

韦小宝以己度人,只道假造一封书信甚难,因此提议原信照抄。但顾、查、吕三人乃当世名士,提笔写信,便如韦小宝掷骰子、赌牌九一般,直是家常便饭,何足道哉?

 

原来韦小宝忧虑的是那封信不好伪造,但他没想到在顾炎武、吕留良、查伊璜这样的大家眼里,写封信根本就不叫事儿。这段描写可以很好地说明什么才叫做“无事”,那就是“不叫事儿”。一个人有他熟悉的领域,也有他生疏的领域。对于熟悉的事情可以“不叫事儿”,就如同查伊璜写封信,韦小宝赌牌九。但对于他们生疏的事情还能做到“不叫事儿”吗?因此,要让一个人在面临任何事情时都能熟练应对,都能做到“不叫事儿”,这显然是非常高的境界、非常高深的功夫,这显然需要进行各种学习和演练。在准备升级“玄德”的演练中,我们的目标在“为无为”之外,还有“事无事”。

“为无为”和“事无事”是准备升级“德容器”的人在面对诸多需要处理的事情时所要达成的目标。而除了面对形形色色的事情,一个道的提供者还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这就如同在一个大电网之上,发电厂要面对诸多用电客户一样。在社会的大网上,准备将自己的“德容器”从“孔德”级别升级至“玄德”的人面对诸多道的使用者。与其说是诸多使用者,不如说是诸多的“欲望容器”,因为人文系统中,“欲望容器”才是消耗道的核心部件。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方面的经验,当一个人面对自己之外的其它人的欲望时,生活就会变得动荡、变得不安宁,哪怕他面对的只是除自己之外某一个人的欲望。正是由于欲望不可被填满的特性,自己的欲望尚且难以平复,平复他人的欲望更是难上加难。正因为如此,穆念慈才会被杨康拖垮,阿碧也只能随着慕容复沉沦。面对一个人的欲望尚且很难,更何况要面对众人的欲望。在面对众多道的使用者的欲望时,应做到不使其中的某些人、哪怕只有一个人的欲望无限扩大,从而伤及社会大网的平稳运行。作为道的提供者为此需要练习如何随时随地平复众人的欲望,需要练习如何通过对众人欲望的管理,使得众人的欲望维持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这就如同管理众人的食欲,不能让大家都充满对美食的渴望,而是应该尽量降低大家美味的追求。这样的目标可以叫做“味无味”。

 

2.演练的总体原则

 

除了我们制定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总体目标外,在进行针对事件的演练之前,我们还需要制定一个处理形形色色事件的基本原则。对于道的提供者而言,什么样的原则需要提前预制呢?显然,是如何使用道的原则。这就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投资人,他一定会为如何使用自己手里的资金而设置一个最为基本的原则。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在具体的投资过程中,头脑过热时的冲动会使得他犯致命的错误。再比如去赌场,一个能够让自己在赌场里获得乐趣而不会倾家荡产的人一定是在进赌场之前为自己设置基本原则。与此相类似,在社会大网上使用自身系统所产生的道,这样的人也需要事先为道的使用制定基本原则。

进赌场前我们需要制定使用钱的规则,显然我们知道在赌场里钱会用在哪里。对应道的使用也是一样,我们需要知道社会大网之上,都有哪类事情是要使用道的。由于道是创生万物、万事的能量,道是人生、事物发展的动力;因此,所有在社会大网上使用道的人都需要提供者所输出的道。但是,这些提供给使用方的道并不是一去不还的,这些道会像贷款一样,随着事物的发展而获得回报的,我们在前面不是说过道是“善贷且成”的吗。因此,这些提供给人文系统、万事万物发生、发展的道不会给提供者带来问题,因为他们总会带来回报。这就如同银行,他们是不会吝惜向用户贷款一样。当然,贷款也是需要预先设置规则的,而这种使用道的规则早在开始并网提供道的第四十九章就已经设立,那就是“德善”和“德信”。而现在,我们需要设立的原则是应对社会大网上那些只会消耗道、而不可能提供回报的那些事件。什么样的事件只会消耗道呢?简而言之,就是:怨。

什么是怨呢?打开字典,发现怨有很多解释,而主要的解释是“恨”。可以这样说,“怨”就是当一个人遇到了不公平的事件、受到了伤害而产生的情绪。更为奇特的是,这样的情绪完全是主观的,就是说所谓不公平或者伤害不一定在他人眼里是不公平、是伤害,只要这个人自我感觉不公平,感觉受到了伤害,就会产生怨。因此,怨不仅包含像侵略战争对被侵略一方的切实伤害,也包含一些人主观认为的、并非真实的所谓伤害。显然,平复这样的怨就是要解决心灵的创伤,无论这创伤是来自切实的伤害,还是主观臆想出的伤害。就像医院救治病人,医院需要付出人力物力一样,平复“怨”也需要付出,而付出的正是推动万事万物发生、发展的道。更有人将“怨”解释成“反德”,可见,将“怨”的主要特点定义为“消耗道”是完全可行的。

既然怨是消耗道的,那么,平复怨的方法是否就只有直接给予其道一种方法呢?不是!这就如同一个人欠了钱,解决他欠账的方法不仅仅只有给他钱让他去还上一样。有可能他被债主打一顿,也可能被债主拉去做工抵债。对于怨的平复也有类似的几种方式:类似于打一顿的叫“以怨报怨”;类似于拉去做工的叫“以直抱怨”,类似于给他钱还债或者由债主直接免除债务的叫“以德报怨”。

这三种平复“怨”的做法很难说哪一种更好,要因事而异、因时而异。例如,对付侵略战争所造成的怨,一般会选择以怨报怨的方法。因为只有被侵略的一方奋起反击,侵略战争才有可能停止。用以德报怨的方式只能使得侵略者更加肆无忌惮,其原因很简单,只不过是欲望无法被满足的特点反映到侵略者身上而已。尽管以怨报怨的方式可以结束侵略战争,但这种方式会留下后遗症,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和大怨,必有余怨”。二战时日本侵略者涂炭了许多亚洲国家,同时也遭受了来自各国人们采用以怨报怨方式进行的抵抗和史无前例的原子弹的攻击。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有关原子弹的受害者、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等话题还是在一直被提及,这就是和大怨之后的余怨。

如果不是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如果争斗双方之上还有共同的组织,那么采用由较为公正的第三方进行裁决的以直报怨的方式就比较适合。如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无法调节的问题,大家基本上认可通过法律来解决的方式。尽管这种以直报怨的方式有很大的使用范围,但也不是能用在所有的场合。如果争斗的双方之上没有一个共同隶属的机构,比如两国关系,比如立法委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他们之间诉诸武力的画面。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我们还想知道以德报怨应该用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使用规则。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以德报怨所带来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伤害了他人,既没有遭到报复,也没有被关起来,生活一如既往;如果一个人欠了别人的钱,债主给免了,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我们猜猜看,会发生什么呢?是的,这个犯了错却没有招致惩罚的人会变本加厉。我们没有必要指责这样的人,因为这是欲望无为变大的属性在作怪。可见以德报怨所带来的问题是会使得欲望变大。尽管如此,以德报怨还是有它适用的场景的。总体来讲,当事者双方社会地位、财富水平相距甚远,而受到伤害的一方是地位、或财富水平高的那一方时,就适合采用以德报怨的方式。比如一个两轮电动车撞了一辆几百万的豪车,那豪车被撞掉的一块漆就比十个电动车还贵,如果此时豪车车主不依不饶、一定要让电动车主赔,大家肯定觉得这个人太过分了,尽管他的要求符合以直报怨的原则。但是如果豪车车主什么也不要、或者要个10元、20元做个样子,大家一定会给豪车车主鼓掌。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到了以德报怨的使用场景和使用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当事双方必须有着巨大的身份差异,我们可以说一方高、一方低;或是一方大、一方小。而那个怨(也就是损害)对于一方来说是多,而对于另一方来说是少。这就如同那辆被撞的豪车,其损伤对于电动车主来说就是多,而对于豪车车主来说就是少。在这种“大小多少”的状况下,适合采用以德报怨的方式,也就是不讲责任,其损害完全由“大”的一方来承担。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大小”和“多少”缺一不可。也就是说,以德报怨所要承担的损害对于“大”的一方来讲一定是少的。如果一个无名小卒跑到富豪家里无缘无故地杀人放火,造成了对“大”的一方也属于“多”的伤害,同样不能使用以德报怨的方式。

清楚了三种应对“怨”的方式,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对于道的提供者而言,他在面对社会中的怨时所应采取的方式和使用道的基本原则。对于道的供给者而言,他可以提供的是道,而不是别的。道对万物的作用是“衣养”,也就是对万物提供支持和扶植。显然,道是不可能伤害万物的。因此,道无法采用以怨报怨的方式。此外,衣养万物的道还不会主宰事物的发展进程,也就是“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因此,道的提供者也不能以评判者的身份来处理社会中的怨。也就是说,以直报怨的方式也不适合道的提供者。由于道的提供者在社会大网的供给侧,而道的使用者在另一侧,他们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仅就道的拥有量而言,符合“大小”的原则。因此,对于道的供给者而言,他应对社会中怨的方法只有以德报怨一种方式。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怨”就是所谓的负能量,就是可以将“孔德”化为乌有的负能量。因此,学会应对负能量正是试图将自己的“德容器”由“孔德”做进一步升级的人所必须经历的演练。正如上面一段所讲的那样,以德报怨的前提条件除了“大小”之外还有一个“多少”。道的供给者需要在社会中选择那些对于某人某事属于“多”而对于自己又属于“少”的怨,使用自己的道对其进行直接补偿。如果那个怨对于当事人来讲也不算多,则尽可由他自行解决而不用理会。但如果那个怨对于提供者自身,甚至对于整个大网、对于“天下心”而言也算是“多”的,则不能采用直接予以补偿的以德报怨的方式。因此,在为了给“德容器”做进一步升级时所做得演练中,一个重要的总体原则就成为了演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原则就是,在“大小多少”前提下,对社会中那些符合前提条件的“怨”进行以德报怨的直接补偿。

通过这样的演练,道的提供者需要将如下的过程训练成自动的行为,即从社会上众多的怨之中挑选出符合“大小多少”条件的怨,进而使用道予以直接补偿。将以德报怨的行为训练成无为之后,道的供给者就不再为负能量可能吞噬自己的“德容器”而担心了,因为自身的系统可以自行分辨哪些怨是可以直接通过以德报怨的方式进行补偿,而哪些怨则不能。当负能量不再成为威胁的时候,“德容器”由“孔德”做进一步的升级也就成为了可能。

 

3.具体操作方式的演练

 

在明确了总体目标,熟悉了使用道的总体原则之后,对社会中纷杂事件的处理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于道的提供者有可能会在同一时刻面对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道的使用方无法解决的。现在我们就像是面对满桌公案的庞统,如何像快刀斩乱麻一样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是我们需要演练的。也就是说,一个拥有升级为“玄德”系统的人,应该是一个可以随时随地处理各种同时出现的复杂问题的人。

当众多问题同时摆在面前的时候,应该从哪里入手才能像庞统一样可以快速解决所有问题呢?是否要在众多事件中找一个难做的事情开始呢?是否要在众多事件中找一个大事开始呢?不是的,恰恰相反,我们需要从容易的事情开始,如果是一件难做的事情,也要从其容易入手的方面介入,这叫做:图难于其易。同样,我们需要从众多事件中找到小一些的事情开始做,如果真要做一件大事,也要从其细微的方面介入,这叫做:为大于其细。

为什么要“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呢?因为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规律。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不是从容易的方面入手根本就没有完成的可能。比如台球的斯诺克,十几枚红球和六枚彩球、加之击球顺序的规则将整个台球桌变成了一个复杂、困难的题目,一个优秀的球手总是能在这纷繁的形式中找到一个最为容易的球来打,随着落袋的球越来越多,球桌上原本复杂的形势也就逐渐简明起来。斯诺克台球比赛中将局面化繁为简的过程充分说明了解决复杂问题需要从容易的方面入手,只有这样事情才能做成。这是一个规律,不是猜想,这个规律叫做: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同样的道理,做大事也不能一开始就做的很大,一定是从诸多细微处入手,一步步地将事情做大。赤壁之战是一件惊动天下,改变历史的大事,所谓一战定三国鼎立。就是这样一件影响当年每一个人的大战却不是一开始就刀兵相见的。从防守一方的孙刘联盟看,想要击败几倍于自己的曹操大军绝对是一件不仅困难、而且巨大的工程。在确定了战、而不是和的总方针后,战争的指挥者周瑜和诸葛亮并没有一开始就着手攻击曹操,他们是从与主战场相关联的一些小事情入手的。经过了草船借箭、施苦肉计、下诈降书、献连环计等一系列的看似不大的事情,那留名千载的赤壁大火才一步步地走近了曹操的战船。如果不是从这些细微的事件入手,一开始就大打出手,那么战争的天平一定会倾斜于来势汹汹的曹操。因此,要想做成大事,必须细微处入手。这也是一个规律,不是猜想,这个规律叫做: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对于道的供给者、也就是圣人而言,需要为进一步的升级而做好这方面的演练,也就是熟悉、掌握“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规律,处理“天下”的事情,永远从易处着眼、从细处入手,而不是直接去做大事。由于每每从易处着眼、细处入手,就可以较为容易地完成一项任务,当这个容易的任务完成后,又会看到下一个较为容易的事情,通过这样总是选择较为容易、较为细小的事情做,那些原本的难事、大事就会像斯诺克台球那样一步步地被简化,最终得以做成。这就是: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对于一个即将把自己的“德容器”升级为“玄德”的人,一定是这个天下中重要的能量提供者,也就是道的提供者。面对一个纷繁复杂的天下,面对众多道的使用者,他需要将自己已经蓄积为“孔德”的能量源中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来。所谓更好地发挥就是能够尽可能地处理他所提供道的“天下”之中所发生的种种事情,尽可能地平复这个“天下”中的怨,而同时又不会使得自身用力过头而导致系统失衡。以上4个方面所讨论的正是这个即将升级自己“德容器”的人所必须经历的演练。他应该可以识别“天下”中那些符合“大小多少”的怨,并予以直接补偿,进而将这样的识别补偿过程训练成自动的行为。他应该在面对诸多事情时会从中选择出容易一些的事情,小一些的事情开始做起。他应该在面对难事、大事时可以从容易的方面、细小的方面做起,并且将这样的做事方式训练成自己的习惯。他应该有“战略上藐视事情,战术上重视事情”的做事态度,并将这样的态度训练成自己的习惯。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训练,这个为社会提供道的人、也就是圣人就能够自动(无为)处理他所提供道的这个“天下”中随时出现的事情,从而维持这个“天下”总是保持“无事”的状态,使得这个“天下”中道的使用者总是保持“无欲”的状态。如此一来,这个“天下”就是太平的、就是和平发展的,而给这个“天下”提供道的圣人也就是太平的、从容的。

在进入到升级前最后一步的演练——有关时间轴上的演练开始之前,我们再一次回顾一下这个在空间轴上的演练都有哪些具体内容: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