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全文解说 第十二章:身心的建立

(2014-04-21 10:46:02)
标签:

成长

道德经

道纪

老子

人生

分类: 老子全文解说

人生成长的启示

《老子》全文解说

 

第十二章:身心的建立

 


    身和心这两个概念一直有些含糊不清。如果是人的生理系统,我们非常清楚哪里是身,哪里是心。但是我们还经常使用这两个概念来描绘人的心理系统。例如,我用心做事了,这其中的心指的是哪里呢?又比如,我说做一件事身体力行,这里面的身指的又是什么。说一个人身心不健康,是哪个部分出了问题?而身心憔悴又指的是哪个部分不堪重负?
    在跟随着老子,依照人的成长顺序认识道的旅程中我们已经学到了许多东西。不错,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个旅途中看到人文系统中那个部分是心,哪个部分是身。而人的身和心恰恰是在天门关闭后的这几年建立的。在第十章我们了解到,人在9岁时关闭了与天地直接相连的通道。正是由于天门的关闭,人文系统才成为了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在我们的认识范畴中,除了人,只有道、天、地是这样独立运行的系统。而看上去与我们人类很相似的动物却不是这样,它们都具有与天地相连的天门,它们是天地的一部分,它们不是独立的。按照这样的结论不难推断出,人在天门关闭后所衍生出的功能单元是为了应对系统独立运转而建立的,这些单元是动植物所不具备的。现在,我们回顾一下人文系统的成长历程,不难发现在天门关闭后有四个单元有待成长,它们分别是学习单元、德容器、仁旋钮和寻求合理性单元。仔细考察这四个单元的特点,我们会清楚地看到它们恰恰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特征。学习单元的阻塞结构会带来学习的快乐,德容器会将我们生命的活力(道)储存起来,仁旋钮的功能是关于做事的,我们马上就会讨论它,而寻求合理性单元是人对自身存在价值合理与否的追问单元。在这四个单元中,德容器就是人文系统中的“心”,而仁旋钮就是人文系统中的“身”。
    为什么德容器是“心”呢?德容器是用于存储道的,而道是生命的活力,是维持人文系统运转的能量。显然,这个储存能量的容器就和心脏有着同样的功能。对于仁旋钮是“身”的结论是由仁的定义推演而来的。仁的定义是:做正确的事。也就是说,做事这个环节是有仁旋钮自动完成的,并不通过大脑。仁旋钮只需要和人文系统中的是非观比对,如果是正确的事,它就自动去做。就如同我们看到开着的水龙头都会自动去关一样,这样的动作是由身体自动完成的。因此,仁旋钮就是人文系统中的“身”。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说,所谓的用心做事,实际上是在消耗自己德容器中所存储的道。而身心憔悴则表示人文系统中德容器和仁旋钮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处于不正常的工作状态。于是我们可以说,身和心是天门关闭后为了支撑人文系统独立运行所出现的两个功能单元,它们是动植物所不具备的。
    在两年前,系统在天门关闭后马上就产生的德容器之后,这个做事旋钮在人生的第十二个年头(11岁)才出现在系统中。关于仁的定义,现今通用的解释过于含混和复杂,实际上,它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做正确的事。关于仁的定义和功能特点,敬请参看拙著《道纪》第五章和《玄德》第五部分的第三章,在这里不再做论述,只是直接引用《道纪》和《玄德》所论述的结果。同早些时候出现的逻辑旋钮和礼旋钮一样,仁也是以一个可以调节的旋钮形象出现在系统中的。

 

《老子》全文解说 <wbr>第十二章:身心的建立

图15:仁以旋钮的形式出现在系统中

 

    正如上图所示,仁是一个有着多个档位的旋钮,每一档对应着道在经过这个旋钮是所表现的不同的损益。也就是说,道在经过仁旋钮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减少。这有些像财务系统中的投资,仁的每个档位对应着不同的投资项目,显然,不同的项目,其资金回报率是不一样的。图中的仁旋钮显示了几个不同的档位,但这些档位所表示的内容由于与我们正在讨论的问题关联不大,因此不在这里详述,如有兴趣,请参见《玄德》第五部分的第三章。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仁旋钮出现之后,道循环就在德容器,学习单元和仁旋钮的串联下闭合了。在几章之前我们讨论礼旋钮的时候曾经介绍过,由礼旋钮调节的德循环很像财务系统中的工作循环。现在,如果我们还要用财务系统来类比的话,这个由仁旋钮调节的道循环就类似于投资循环。有些投资经验的人都知道,对于回报来讲,投资比工作的收益和风险都要大。好的投资会得到是几百年的工作也换不来的收益,但坏的投资不仅不会获得收益,反而会赔掉本金,甚至使得自己破产。可见,谨慎调节自身的仁旋钮,也就是善待自己的“身”是使得人文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在本章开始部分我们还说过,人文系统中那几个在天门关闭后出现的系统是为了独立的人而特意设计的,这几个单元在那些一直拥有天门、并不独立于天地的动物身上并不存在。因此,动物的精神系统中也不具备道循环。拥有道循环对于人来讲是非常必要的,但它不一定是件好事。类似于投资的道循环即有可能获得很多的道,从而使得这个人有许多正能量;在另一方面道循环也有很大的可能损失系统中的道,系统会因为失道而显现非常负面的人格。而这种分化很大的状况就很少会在动物身上看到。
    正是由于道循环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我们才需要更加在意这个循环中的各个部分。由于德容器是“心”,而仁旋钮是“身”,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在意自己身心的健康。在有伤害到我们的事件发生时,应该尽量保护自己的身心不受伤害,有时甚至需要放弃对自身表层器官的保护,而保护自己的身心不受伤害。
    为什么会有伤害自己的事情发生呢?因为我们有欲望,因为欲望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被满足,而满足欲望的任何途径都会或多或少地伤害人文系统中的某个单元。就如同我们需要吃饭,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也有不同的伤害。难道就由于食物的这些伤害我们就不吃饭了吗?同样的道理,满足欲望的过程会伤及人文系统的不同单元,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伤害就不去满足欲望。因此,在这些伤害中选择那些轻的,我们可以承受,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哪种满足欲望的途径会伤害哪个单元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人文系统各单元之间的内外关系,从而确定那些单元可以承受适当的伤害,而那些单元需要重点保护。

 

《老子》全文解说 <wbr>第十二章:身心的建立

图16:人文系统中各单元的内外关系

 

    上图中左侧的逻辑旋钮由于有指向宇宙观的三个位置,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观念旋钮。人的观念由人的感官加以认识,又由感官所表达。因此,与人的观念紧密相连的是眼,耳,口等外部感官部件。与此相对应,图右侧的仁旋钮和德容器对应人的身心,是对应人的内心部分。
    有了以上的模型,我们就可以看看由于满足欲望所做的事会伤害哪些对应的单元。首先,色彩对欲望的满足会伤害色彩的接收器官,也就是“目”。经常看色彩斑斓的画面会使人对色彩的感觉变得麻木。经常看高水平的比赛,会使人对低水平的竞争感到厌倦。经常看惊险的大片会使人不愿意看节奏稍微慢一些的影片。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五色对目的损伤。除了五色,声音、音乐也会对它的接收器官有类似的损伤。听了好听的音乐,“耳”就会要求更加好听的。巨大的声音会造成耳内嗡嗡作响,甚至会导致暂时或永久的耳聋。同样,各种美味佳肴所损伤的是与其相对应的接收器官——“口”。总吃山珍海味的人会对吃饭产生厌倦,就像《甲方乙方》中的那个大老板,一定要把他放到一个吃不上饭的地方,他的食欲才会得以恢复。
    上面说到了五色、五音、五味对目、耳、口的损伤,这三种满足欲望的方式所损伤的是人的外部器官,而下面要提到的两种方式则会分别损伤人的身心。上一段说到看高水平的比赛属于五色,会损伤人的目。但是参加比赛就完全不同了,如果置身于诸如骑马狩猎这样的追逐、竞赛之中,自己的心会随着竞赛的进程而激荡。因此,各种各样的竞赛、竞争、攀比所伤的是人文系统中的心,损失的是德容器。一场比赛下来,输的一方固然懊悔、沮丧,赢得一方也不会有多轻松。不是为赢的太过容易而感到失落,就会为赢得太过惊险而产生后怕。无论输赢,比赛的哪一方在竞赛之后都会或多或少地损伤德容器(心)。除了这种令人心发狂的竞赛之外,难以得到的东西会影响人的行为。恐怕每个人都有特别想得到某种东西、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获得的经历。有的时候,就是这种对难得之货的渴求,会使得一个人做出他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事情。为了iphone而卖肾,为了坐一次宝马而卖身,许多匪夷所思的事件每天都在发生。这就是难得之货妨碍了我们的行为。而人文系统中主管做事的是仁旋钮,是我们自己的身。可见对难得的东西的渴望会损害我们的行为,损伤我们的身。
    现在问题变得明朗了,当我们面对会带来不同损伤的欲望满足方式时,应该如何选择呢?圣人知道该怎么做,其原则是:为腹不为目。也就是说选择损伤外部器官的方式,尽量避免选择对身心有损伤的方式。说的明白一些就是,我们要选择对目、耳、口有损伤的五色、无音、五味来满足欲望,从而避免给身心带来损伤的驰骋畋猎和追逐难得之货。身心是象棋中的车,口耳目是象棋中的卒,在不得不丢子的时候,选择丢卒保车。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在人生的第十二个年头,我们遇到了姗姗来迟的仁旋钮,这是人文系统中的身。关于身的讨论实际上还没有完结,仁旋钮并没有在这一年就完全长好,它的成长会延续到下一年,于是,关于身的讨论也会延续的下一章。

 

 


欢迎继续阅读:第十三章 身心带来了惊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