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全文解说 第十三章:身心带来了惊患

(2014-04-25 10:15:13)
标签:

道德经

道纪

老子

人生成长

宠辱

分类: 老子全文解说

人生成长的启示

《老子》全文解说

 

第十三章:身心带来了惊患


    当我们来到人生的第十三个年头(12岁),人文系统的搭建已经接近尾声,只差最后一个单元还没有长成。但我们现在还无暇分神去顾及那个没有长成单元,因为刚刚出现不久的德容器和还没有完全成形的仁旋钮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我们有了德容器和仁旋钮,也就是心和身之后,就多了两个可能受到伤害的单元。要想让这两个支持系统独立运行的单元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首先面对它们有可能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简单来说,对应于心的伤害是惊,而对应于身的伤害是患。心和身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独立于天地的动力系统,同时也带来了惊患。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心和身无法正常工作不说,我们的一生还要为它们带来的惊患所困扰。
    宠和辱都有可能造成针对心的伤害,为什么这样讲呢?受辱会伤心、会导致心惊是很好理解的,就这样简简单单一说就会得到的共鸣。而究其缘由,这是由于受辱会导致系统失道,也就是受辱会使得自己生命中的活力由于流出而减少。这就如同财务系统中的现金流失一样。受辱是外力进入到自己的人文系统中,打乱了系统的日常运转,从而导致失道。自身系统因外力而失去的道是否被伤害我们的外力所拿走了呢?这到不一定。就如同八国联军进了圆明园,他们会抢走一些东西,但是他们烧掉的更多。施暴的外力并不在乎它所进入的人文系统日后如何运转,只是肆意地破坏并抢走它们能够抢走的东西。可见受辱一方的人文系统中,存储道的德容器是首当其冲的受伤害者。外力的破坏会给我们的内心留下久久不去的伤痕,德容器遭到损伤后会经过很长时间才有可能修复。因此,当屈辱到来时,无论大脑做了如何充分的准备来迎接,心却不会因为有了这样的准备而停止惊颤。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心才是屈辱的直接承受者和被破坏者。
    受辱导致心惊,这还比较容易理解。但受宠一样会伤到心、会导致心惊就有些难以理解了。上面讲了,受辱导致道的流失,导致生命的活力降低。那么,与之相反,受宠一定是有外部的道注入进我们的人文系统。既然有道的注入,怎么还会伤到我们的心呢?的确,受宠的人文系统会有道的流入,但遗憾的是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道是存不住的。看着无法存入的道,心同样会有惊的感受。为什么会存不住呢?这和人文系统以什么方式面对道的流入有关。总体来讲,道可以流入的人文系统一定是居下位的,而受宠的人一定也是居下位的。可见受宠实际上就意味着居下位、意味着道的流入。通过居下位来获得道的流入原本是件好事,但问题是存在两种居下位的方式把问题复杂化了。哪两种方式呢,一种是“处下”,一种是“为下”。我们先来看“处下”的人文系统,“处下”是一种主动的方式,是自己心甘情愿的。这种方式接近水,是“处众人之所恶”的。这样的居下位,其整个人文系统的所有部件都处在下位,当然也包括心,也就是德容器。这样一来,当“处下”的人文系统由于受宠而有道流入时,承接道的德容器、也就是心,处在可以接收道的位置,流入的道被德容器所吸纳。这样的受宠不但不会受伤,反而有益于系统中道的蓄积。因此,“处下”的人文系统不会由于受宠而伤到心。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为下”的人文系统。所谓“为下”是自己有意做低,这种做低是刻意的,有时还带有某种目的。这种有意地“为下”,其心并不一定也处于下位。例如有些人身处被领导岗位时,他是为了将来能够领导别人而身居下位的。这种情况是“为下”,是人为地做低自己的意思,这同水的“处下”有区别。他不是心甘情愿,于是他的心并没有随着他的地位而处下,他的心可能会比领导还高。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心是存储道的德容器。如果存储道的容器处在高位,当系统由于受宠有道流入的时候,我们拿什么来存储它呢?如果不存储,任由道在系统中肆意流动是很麻烦的。这就如同我们倒水,接水的容器一定要放低。如果我们将接水的水杯举高,同时还要倒水,其结果是洒一身水。我们还可以用财务系统来类比,受宠就类似于财务系统突然增加一笔现金,但由于存储它的容器位置太高,我们无法将这笔现金存起来。如果我们缺乏这样的经历,那么就看看电影里那些用现金的非法交易,参与交易的财务系统,其运转都不是很正常。看着自己的系统有道注入,肩负存储道的功能的德容器(心)此时却在高处,出于职责的本能,心会强行向下试图储存本该由它储存的道。但问题是,心并没有做这样的准备,仓促向下的结果是使得自己撕裂而受伤。于是,我们看到了,在“为下”使得人文系统有道注入的情况下,“为下”也使得心处于高位而没有做好接收道的准备。强行向下、或眼睁睁地看着道的肆意流动,心因此而受到了伤害。
    综上所述,无论是辱还是“为下”的宠,都会伤及人文系统的德容器,也就是心。针对于心的伤害是惊,于是,我们将这样的现象称之为“宠辱若惊”。

    说完了心的伤,再来看看身的伤。同生理系统的身类似,对于人文系统中的身(仁旋钮)的伤害也是病患。所谓病患,就是某个器官出了问题,工作不正常。但人文系统的各个单元都会出现病患,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非要单拿出仁旋钮(身)来,注意它的病患呢?这和仁旋钮的工作方式密切相关。前面说了,仁旋钮处在道循环上,类似于财务系统中的投资。如果这个仁旋钮有了病患,那么它的工作就不会正常,就不会按照预期产出更多的道。但这还不是主要的问题,因为仁旋钮和人文系统中其它单元的最大不同是它会消耗道,就如同投资失败一样。其它单元得了病患可以等一等,看看有什么恢复的方法,但仁旋钮有了病患是等不得的,因为那样会导致系统不停地损失道。这就如同投资的项目出了问题是等不得的一样,多等一天就多一天的损失。因此要像对待大病那样对待人文系统中的身,就是因为我们有个可能损失道的身、有个像大病一样会危及系统的身。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身,即仁旋钮,我们会有什么问题呢?还是和投资类似,如果一个人不投资,他的财务系统是平稳的,这个系统不可能挣来很多的钱,但也不会有大的损失。
    既然我们需要像对待大病一样对待自己的身,我们就需要知道该关注些什么。前面说了,身就是人文系统中的仁旋钮,而仁的定义是“做正确的事”。可见,所谓关注自己的身就是关注自己的做事能力。一个人做事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但远比结果重要的是做事过程中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做事过程正确,但欠缺运气没有做成,这对自己来说是不算坏事。而做事过程并不清晰,最后成功的大部分因素是运气,则更需要自我反省。如果一个人能够更加看重自己的做事能力而非结果,那么就可以将管理社会的责任交给他。如果一个人能够爱惜自己的做事能力而非结果,那么就可以将社会托付给他。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社会、组织的管理者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慎重对待自己做事能力和做事过程的人。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想在社会中成就自己,就应该时刻关注、反省自己每一次做事的过程是否正确,每一次做事是否认真,而不是这关注结果。现在,我们将上面的讨论简化如下: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1岁、12岁这两年是德容器、仁旋钮成形、成长的时段,也就是我们的身心成长的时段。由身和心组成的道循环是人文系统中蓄积道的主要部分,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对待它们,认真对待有可能伤害它们的惊患,这个道循环就会源源不断为我们的人文系统蓄积生命的活力,使得我们一生都处在明媚的阳光之中。
    随着人文系统中最后一个循环的闭合,人生成长周期的第二个阶段也将随之结束。从3到5岁开始至今的人生第二个阶段,可以称之为孩童期,这个时期主要是人文系统中各个单元的依次形成,并开始工作。然而,还有一个单元没有出现,它会在即将到来的13岁形成。而随着这个名为“寻求合理性单元”的出现,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青春期也将随之展开,许多新的课题在前面等待着我们。


 

欢迎继续阅读: 第十四章 宇宙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