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礼》 第十九章:大国与大国情怀
(2011-08-02 10:02:43)
标签:
爱国道德道德重建道纪克己复礼孔子老子礼论语社会文化 |
分类: 复礼 |
第十九章:大国与大国情怀
2001年一级方程式锦标赛马来西亚站,德国著名车手舒马赫的赛车在赛道上漏油,他不得不将赛车驶入缓冲区。在维修站耽搁了1分钟,当他回到赛道的时候已经落到第11位了。重回赛道的舒马赫开始了闪电一般的超越,很快就从第11位超到了第2位。此时所有的观众都站了起来,没有人再关心暂时排在第一的赛车,目光完全集中到了舒马赫的车上,因为所有人都相信,超越第一只是时间问题。
就在今天的世界舞台上,也有像舒马赫的赛车一样的经济体,在短短的五年内将自己的经济总量(GDP)从世界第7追到了第2位。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个名为中国的经济体身上,如同相信舒马赫一定会超越成为第一那样,没有人怀疑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然而,身处于中国经济体之中的我们为了即将到来的第一做好准备了吗?我想,当年在马来西亚赛道上的舒马赫是做好了准备的,他一定知道该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荣誉。
难道这还需要准备吗?是的。2006年1月,世界网球大满贯赛事迎来了第一个来自中国的世界冠军,郑洁/晏子在决赛中逆转获胜。看球时的激动心情自然不必多言,等看到发奖仪式的时候开始为她们担心。直到那时,接受英语采访还是中国运动员的弱项。然而令人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晏子落落大方地完成了获奖发言,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后电视台采访晏子时提到过这件事,问她是如何做到的,晏子告诉我们她准备了。这倒并不令我惊讶,惊讶的是晏子说她们从赛事的第一轮就开始准备了。这同我们平常的思维方式有些不同,但仔细想来却是非常合理的,参加比赛的每一对选手都有夺冠的可能,冠军感言的确应该早些准备才对,特别是非英语国家的选手。
如此看来,迎接荣誉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况且,我们阔别世界第一经济体已有两百年之久。两百年足以养成许多习惯,也足以忘记很多习惯,当这个世界第一再度到来的时候,很多思维模式、行为习惯都需要改变以适应这样的变化。许多预测机构在2010年中国的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时候开始纷纷向前调整了中国超越美国的时间,最激进的预测是2019年,距今天只有8、9年的时间,而最保守的预测也不超过2030年。留给我们准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真的已经做好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内一员的准备了吗?我们真的已经准备好了如何去做大国民了吗?
大国民对于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谁不想骄傲、自豪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备一定程度的大国情怀。然而,在大国、大国民和大国情怀之间的联系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直接和必然。在我们将这其中的联系说清楚之前,先看看什么样的国家可以被称为大国。
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标可以将世界上的国家进行排序,而处于每个序列前几名的国家应该可以被看作是综合大国排名的参考指标。我们在这里先选取政治、经济、人口、地理4个方面,看看当今世界处于这几个方面前五名的国家都是谁。
政治方面的排序应该不是很容易的,这需要考量每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没有这样一个权威数据可以用来政治排序。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重新进行了权利分配,如今的世界还在沿用这个结构。这个结构中有个安理会,安理会由十五个国家的代表组成,是联合国处理日常事物的机构,它类似于公司中的管理团队。组成安理会的十五个国家中有五个是常任的,而另外十个是有任期的,每隔几年会由各大州选举更换。这五个常任理事国不仅一直在安理会中,还拥有对安理会所讨论的任何事项的一票否决权。可见这五个国家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政治排序的前五名。他们分别是美国、英国、法国、俄国和中国。由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没有大小、强弱之分,因此,在政治排序上这五个国家高于其它国家,但它们之间却没有高低、前后之分。当然,在政治影响力上这五个国家肯定不是完全并列的,例如美国的影响力就明显高于另外四国。但是,就如同前面提到的,细分每个国家的政治影响力缺乏量化数据,我们可能可以感觉到美国和英国之间对世界影响的差距,但是我们很难分辨英国和法国在这方面的差别。尽管如此,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五个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明显高于其它国家,这五个国家排名不分先后地排在世界政治序列的前五名。
比起政治排序,其它的序列要简单的多,因为有较为准确的数据为基础。经济的排序是世界各国经济总量,也就是GDP的排列顺序。排在2010年GDP前五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法国。
人口是一个国家能否成为大国的基础,我们很难想象类似瑞士、卡塔尔这样的富裕但人口奇少的国家被称为大国。按照当今的人口统计,排在世界前五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和巴西。
地理方面的排序是国土面积的大小排序,由于国土面积可以等同于资源,因此,它代表这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当今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五个国家是:俄国、加拿大、中国、美国和巴西。
在上述四个排序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时出现在每个序列前五名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中国。可以这样讲,在世界大国综合排序上,今天的中国是无疑的,至少要排在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国。
然而,对于以上的分析却不是当今大家的共识。我曾经用这样的分析与周围的朋友交流,马上就会得到反对。比较普遍的反对方式是通过一个中国排名很靠后的排序来否定我的推理,进而否定我们是一个大国。实际上我们无法找出所有的排名以确定大国的次序,而且任何一个排序对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权重是不一样的,就算我们挑选出来的四个排序也是一样。如果回顾近三百年来世界上的大国更替史就会发现,决定一个国家大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经济总量,也就是GDP。当然这是在一定的政治、军事保障的前提下。也就是说,当几个国家的政治、军事条件类似的情况下,是经济总量决定着这些国家在世界上影响力的大小。从当今世界的GDP排名来看,日本、德国尽管排名靠前,但由于二战战败而失去了政治地位和军事发展权,这使得他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反不如排在后面的法国和英国大。这些问题对于中国都不存在,今天的中国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是太空技术领先的国家之一,是少数拥有各种核武器的国家之一。这些条件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如今,中国就要恢复其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位置了。因此,就当今的情况而言,说“中国是大国”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尽管中国在近几年中,经济总量持续高速增长,但中国人自己对GDP越增的看法并不是完全正面的。每当谈及关于GDP的话题时,总会遇到一些负面的观点。这些观点大致分为两种,一是认为GDP不能说明一切,这种说法的隐含意思其实是GDP不能说明问题。对于这种说法,新加坡学者马凯硕所著的《亚洲人会思考吗》一书中有非常准确地回答:
在考试中,你不能仅凭运气就得到高分。它需要聪明才智和辛勤的汗水。同样,你也不能仅凭运气即可获得良好的经济业绩,尤其是在亚洲所观察到的标准上更是如此。它同样反映了智慧和勤劳。强调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在人类历史上,亚洲经济爆炸般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是空前绝后的。
马凯硕先生说的很清楚,亚洲(也可以说中国)的良好经济业绩同样反映了智慧和勤劳。不能说当西方国家排名靠前的时候,GDP就说明问题,而当中国进入前几名的时候就不说明问题。
另一个关于GDP的负面反应是当我们以GDP为基础讨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时,总会有人讲,有什么好说的,我们的人均GDP才是人家的十分之一。既然要讨论人均GDP,我们就先看看如果中国的人均GDP和发达国家持平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由于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如果中国的人均GDP与美国持平,则中国的经济总量将是美国的四倍。中国的GDP会比所有我们今天称之为发达国家的GDP的总和还多。这样的状况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首先,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都会对中国人免签证,没有人会拒绝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我们去港、澳还会需要办证件吗?笑话,发达国家都免签证了。港、澳、台与我们之间的壁垒早就被拆除了。由于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货币,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早就已经用人民币定价。在世界上大城市旅游的中国人进入某个餐馆时,送上来的不仅仅是中文菜单,还会有说汉语的侍者。这些事件现在听起来可能过于离奇,其原因就是我们距离人均GDP与发达国家持平的中国还很遥远。如果要讨论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则话题远远不是如何做大国民的问题,而是如何管理世界的问题。看来我们还是先适应一下GDP领先于世界时应该做些什么准备,而不是以一个觉得自己的国家事事不如人的小国民心态等待着有一天去做世界的管理者。
关于中国是否是大国的问题已经没有过多讨论的必要了,我们现在更应该关注一下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如何适应中国走向大国的这种转变,也就是如何做一个大国民。在讨论大国民之前,我们先看一看大国情怀是怎么一回事。所谓大国情怀,就是一个人为自己的国家而骄傲,认为自己的国家是最伟大的国家。这样的认识是不带任何前提条件的,也就是说,无论自己的国家是否是大国,都会认为自己的国家最好,这就是大国情怀。可以说,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具备一定程度的大国情怀,其区别只是程度的强弱不同而已。大国情怀需要慰藉,观看奥运会,看自己的同胞获得金牌就是一种慰籍的方式。如果一个人的大国情怀总是得不到慰籍就会产生一种逆向的心理。什么是逆向心理呢?例如我受到别人的表扬、赞赏,我会高兴,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是高兴的;而当我受到别人的指责和攻击,我会紧张、生气、愤怒,这样的反应是正常的,是正向的。将这样的反应移植到自己的国家上,如果也是如此,就是正常的、正向的心理。反之,如果别人赞扬我的国家,我就紧张、就不舒服、就要和他争辩;而当别人指责、攻击我的国家,我感觉很正常,甚至和他一起攻击,这样的心理就是逆向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当你赞扬他的时候他愤怒,当你攻击他的时候他高兴。对于自己,人们很难产生逆向的情绪,因为即便自己总是做错事,人们还是会找到安慰自己的逻辑。但是对于自己的国家就不同了,国家命运的长时间下滑,会使得人们将自己的大国情怀得不到慰籍的责任归罪于国家,尽管自己也是国家组成的一部分,并由此认为自己的国家事事不如人,从而产生逆向心理。逆向心理一旦形成就很难去除,此时,就算是国家已经走出了低谷,并且总能给我们带来荣誉,我们也不愿意用它去慰籍自己的大国情怀,还是延续着自己国家事事不如人的思考方式。可见,人的大国情怀是需要不断地获得慰籍的。慰籍大国情怀最好的方式是成为一个大国的公民,大国总会经常在世界上取得成绩,经常为自己的国民带来自豪和骄傲。如果你一不小心成为了瑞士人,就不要指望你的大国情怀会得到很好地慰籍了。更加需要警惕的是,当这个国家的国运走衰时,逆向心理就非常容易形成。大国情怀与大国相匹配对一个人来讲才是比较理想和健康的。
如果要让大国情怀和大国相匹配,成为大国的公民是先决条件。在前面的大国排序中我们看到,目前可以排在中国前面的只有美国。于是,在不考虑上面一章所提到的国家观和天下观所带来的问题,不考虑种族歧视,不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目前中国人改换国籍时只有换成美国籍才算是维持了同等水平的大国身份。但是,如果我们考虑了那些因素的话,当今的中国人无论更换成哪个国家的国籍都不会对自己的大国情怀带来什么有益的帮助。除非你能够确认自己的大国情怀已经所剩无几,自己已经不再为任何与自己的种族相关的事情而激动,否则,放弃中国国籍可能都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我们有幸没有在移民潮中轻易地放弃了中国国籍,那么在当今中国像方程式赛车场上的舒马赫一样超越所有对手的时候,一个大国民的课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欢迎继续阅读:第二十章:大国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