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礼》 第十七章 市场经济环境下“信”被强化

(2011-07-29 09:45:28)
标签:

诚信

道德

道德重建

道纪

克己复礼

分类: 复礼

第十七章:市场经济环境下“信”被强化

 

在权力被市场经济弱化的同时,有很多东西被强化了。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的绝对权力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个体的独立决策、运营能力。计划经济有如一艘大船,大部分船上的人不必为航向、航速和安全问题操心。在这样的大船上,遵守航行过程中的秩序是最为重要的,于是,保证正常行驶所需的权力是得到公认的。但是,当这些人拥有了自己的小艇并下海行驶时,所有关于自己这艘船命运的问题都需要自己考虑了。于是,那些与航船操作有关的技能与理念就会得到强化。可见,当社会由计划经济环境转变为市场经济环境时,许多适应新环境的因素会被强化。像个人的独立性、创造力、公民意识、法制观念、信任与信誉等等,这些原本在计划经济环境中不很重要的行为与观念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变得重要起来。而在诸多被强化的因素中,“信”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

作为道在人文空间---礼的动态边界上的反映,信在任何社会发展程度上都是重要的。孔子就很清楚地表达了“信”的重要性: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第十二章

 

在孔子看来,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可以无兵、无食,但不能无信,因为“民无信不立”。其实,在计划经济时代也是需要有“信”的,作为礼的动态边界的重要特征,信关系到人与人之间是否可以和谐相处。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信”的重要性被礼的另外一种边界方式---恒定边界的超强地位所掩盖,从而没有显现出它应有的地位。礼的恒定边界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忠”为标志,计划经济全国一盘棋的特色要求在此计划下的每一个人都做好自己,从而使得全社会可以按照计划准确地运行。在计划经济时代,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的理念被广为传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做好大机器上的一枚螺丝钉、如何做好大计划中一个称职的人是至关重要的。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强有力的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掩盖了。这样一来,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因素“信”也就被强大的“忠”所掩盖了。

现在,社会发生了改变,计划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逐渐被市场经济所替代。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原本被掩盖的“信”逐渐恢复了它应有的地位,开始左右某些事件的结局,并影响人生的发展进程。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个人是否守信、是否信任他人可以获得“好人”的称号,但不会对他的人生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在那个时代,影响人生的关键因素是他能否准确地实施上面下达的任务,因为那些任务是大计划的一部分。于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人可能会忽略“信”的重要性,同时很在意自己工作的成果与领导的要求之符合程度。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每一个公司、企业不再是国家大计划中的一个分计划,而是国家、社会中一个独立运行的活细胞。就如同离开大船的小艇一样,它更需要处理自身的航线,自己与其它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考虑如何准确地执行大船船长的指令。在大海中独立行使的小艇必须建立自己的信誉,必须向其它船只通报准确的信息,必须相信其它船只所发来的信息。只有这样,它才可以在危难时获得救助,才能在其它船只危难时赶去营救。可见,在社会从计划经济环境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环境时,信的重要性被逐渐强化了。

然而,一个奇怪的现象似乎在否定着上述的结论。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充斥这许许多多不守信的例子,从假酒、劣质产品到问题奶粉,再到华尔街的旁氏骗局,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似乎在说明社会中信的缺失。但是,我们所说的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被强化并不是说社会中“信”的多与少,而是说“信”会主导事件的发展。以上的这些事例无一不是“信”在起作用,造假、贩假的人利用的是人们对商标的信任、毒奶粉事件利用的是人们对品牌的信任、而旁氏骗局更是要首先向客户兑现高额回报以博取信任而达到其目的。如果没有信,这些大大小小的骗局根本就无法进行,可以说这些造假的厂商,各式各样的骗子是在消费信用。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将这些事件放到计划经济时期根本就无法实施。因为计划经济中的工厂是按照国家的计划生产的,就算是通过消费信用而赚取来的利润也要上缴,同时还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在信被弱化的时代,信是无法转变为个人利益的,于是也就没有人能够消费信用。

能够消费信用,能够利用社会的信任换取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这是信被强化结果。然而,任何对自身信用的消费都是一次性的。无论什么样的骗局都有被揭穿的那一天,当骗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时,这些消费信用的人便会得到惩罚。“狼来了”已经成为每一个小孩子必读的故事,那些消费信用的人会像故事里的放羊小孩一样在自己的信用消费殆尽时遭受惩罚。在一个信被强化了的社会环境中,将自己的信誉消费殆尽是不明智的。有人可能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信誉有什么用?主要能换来利益才是最实际的。的确,用自己的信誉换来利益比那个放羊的小孩只为了打法无聊而消费信誉要实际得多。但是,换来的利益再多也总是有限的,总有用完的一天,到那一天,如果还没有死,一个没有信誉的人是无法在当今的社会中生存的。经过了二、三十年市场经济的磨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今天的公司,很少有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自己信誉的,但是在市场经济刚刚兴起的时候却不尽然。

尽管三十年来社会的巨变使得我们对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作用有了一些认识,但并不太久远的计划经济环境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如今的我们可能还不能像发达国家的人对信的作用有着深刻的、就如同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对领导的作用的认识那样,这样就造成了许多轻易消费自己信用的状况。但这种消费的后果是异常严重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消费信誉就如同自杀一样,轻则毁掉了自己,重则毁掉了与自己有着某种共同身份的一个群体。

这段时间总有一些老年人在街头晕倒或摔倒的事件出现在媒体上,这些事件都很相似,当某个老年人倒在街头时,总会引起一些人的关注。用关注这个词是为了说明事件的状态,因为虽然没有人上前去扶起摔倒的老年人,但也不是甩手就走。这些“关注”的人通过打电话,或联系他的家人,或报警,最后等到家人、警察到来才会离开。而在等待期间总是要避免和倒地的老年人方式发生任何身体的接触。媒体和网民对这样的事件众说纷纭,其中不乏对当今社会[道德水准]的批评。但是周围的人并没有甩手不管,因此不能说明社会的[道德败坏]。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大家想帮忙却又不敢帮,显然,一定是有些事件发生在先,使得想帮忙的人不敢接触摔倒的老年人。的确,这些年发生了许多老年人摔倒后抓住第一个扶他人以索要赔偿的事件。那些成功利用自己或许是偶然的摔倒事件从第一个上前帮忙的人手里骗取了利益的人也许并没有想他是在消费信用,但这些老骗子的行为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他们导致了以他们的身份为标签的一群人在社会上失信了。于是,很自然地发生了再有老年人摔倒事件,大家会作出谨慎的帮助而绝不进行身体接触。现在我们已经无法搞清楚那些被大家围观而避免接触的老年人是否会抓住前来帮忙的好心人骗取利益,也许他们是无辜的,但此时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年给孩子讲“狼来了”的一群人自己演绎了故事里的放羊娃而失信于社会。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消费信用可以换取利益。但任何事情都有另外一面,当“信”如此管用可以用来换钱的时候,失信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立足、乃至生存的基础。就如同当工作成为某个人的重要的生活支柱的时候,失业就等于是失去了生活的基础。当某一个年龄,或某一个行业的人一起消费自己的信用时,其结果就是一个群体的失信,就是一个群体失去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前面那个例子说的是一个年龄段的群体消费信用的结果,对于某一个职业的人集体消费信用也是很多见的,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医生。每个人都有看病的经历,尽管大家的病形形色色,但看病的过程却千篇一律。首先,见到医生后会很快地被打发去做各种检测,不是抽血就是照X光。反正医生不看到检测结果就什么也不知道。等拿到检测结果后马上就开最大计量的消炎药,并通过输液的方法打进去。面对一个几岁的孩子也是如此,这期间没有人考虑病人、特别是年幼的病人能否承受这些检测和输液。难道真的有这样多的病症都需要通过仪器检测吗?这样的行为就算不被解释为为利事图,也会让人觉得医生无能。这样做的结果是赚取了短期的利益而失去了病人的信任。果然就有人总结了对付医院的三板斧发表在网上。头板斧:挺着不看,气死医院;二板斧:提前备课,指名买药;三板斧:医生心黑,我就脸厚。这三招就表达了病人对医生和医院的极度不信任,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这三招对付医院,可以想象医院将如何存活。如果有很多医生都不以病症为基础,而是以赚取最大利益为目的的话,医生和医院不仅得不到社会的尊重,甚至会失去自己发展和存活的基础。如果是工作在政府机关的人,或是掌管一定权力的官员不重视市场经济环境下信的重要性,频繁制定前后冲突的政令,不断使用权力干扰市场行为的进行,这样的政令,权力行使过多,也属于消费信用,其结果就是使得政府和权力失信,使得多年以来所建立的市场经济秩序毁誉一旦,民族复兴的步伐会因此而减缓乃至停滞。

既然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此重要,为什么还会有人如此随意地消费自己的信用呢?原因是他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信被弱化的计划经济时代。具备这种思维方式的人一定会对上一章我们所讨论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很重要的权力还情有独钟。这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对社会的认识使得人们依然重视权利而轻视信用,然而对权利的重视不会对个人发展带来太多好处,不仅如此,正如上一章所讨论的,它还会侵蚀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对个人信用的轻视却会毁掉一个人在当今社会的生存基础。

综上所述,当社会在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变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发现在这样的变化中有哪些因素被强化,哪些因素被弱化,并以此为依据将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转变过来。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在向下一代传递生活经验时尽量避免将过时的思维方式传给他们。80、90后对计划经济其实没有什么切身体会,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有着重视权力而忽略信用的现象,这不能不说是上一代人将他们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体验向下传递的结果。

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人们改变自身的行为、改变家庭关系以适应其发展,而且作为我们生活的大环境,社会本身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社会快速发展时期,人的思维惯性使得我们经常会用旧的思维模式去解释已经发生了巨变的社会。这样做的不良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正如这两章所讨论的那样。在我们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的时候,被强化和弱化的因素不仅仅是信和权力,几乎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所有因素都发生了改变。例如纪律性、组织性被弱化了,而创造力、执行力被强化了。发现我们所处环境的变化,并依此而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用适应新时代的思维模式来思考社会,进而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关系是复礼在社会层面所展现的内容。

 

 

(欢迎继续阅读:第十八章 国家观念和爱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