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礼》 第七章:发达社会---礼乐之乡

(2011-06-19 15:59:39)
标签:

道德

道德重建

道纪

克己复礼

孔子

老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复礼

第七章:发达社会---礼乐之乡

 

当社会的发展速度趋于平缓时,礼的建设速度就会逐渐追上来。终于有那么一个时刻,礼的水平会高于社会发展水平。从这一刻起,人文空间已经建设到了足够人们使用的程度,人们不再会因为空间的不足而拥挤,当然由于拥挤而呈现的混乱也不复存在了。此时社会呈现良好的秩序,人们也由于有足够的人文空间而显得从容和礼貌,社会从这一刻起进入到了礼乐之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社会是发达社会。

值得注意的是,当社会发展速度减缓之后并不是马上停滞,社会向上发展的趋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只是其发展的增速在下降。而对于礼来说,由于其滞后效应,礼的建设速度并没有减缓,这给礼的建设水平追上社会发展水平提供了可能。当社会的发展的增速减缓后,社会还会向上发展一段时间,这之后会进入一段时间的停滞期。所谓停滞期是指社会发展的速度停滞了,社会保持在这个水平上。这个阶段,由于社会发展的停滞,对礼的建设没有新的需求,以前所建设好的礼完全适用,之前礼的建设水平高于社会发展水平的特征没有改变。我们可以将上面所说的发展速度减缓但仍然向上发展时期和停滞时期统称为发达时期。

发达时期过后社会会进入到衰退时期,与社会向上发展的趋势相反,衰退时期社会的发展水平是降低的。然而,由于社会刚刚进入到向下发展的趋势中,其下行的速度不会太快。尽管社会发展的水平在这个阶段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下降的不多,还不会带动已经建设好的人文空间,也就是礼的变化。就如同一个城堡,当其经过繁荣期,会是一段时间的萧条,但是虽然比以前萧条了,还是有一定的名气和人气的。此时虽然不比以往的车水马龙,但人流还在,城堡虽然不再有新的发展,但旧有的格局和功能会由于有人继续使用而得以维持,这期间的城堡还不到荒废以至于坍塌的阶段。人文空间--礼也是一样,在社会进入衰退期时,旧有的礼还依然适用,虽然社会的发展方向是向下的,社会发展水平会在这个时期低于已经有了的礼的建设水平,并且其差距会进一步加大,但由于社会下行的速度不快,幅度不大,上述两者之间的差距还不足以引发礼的崩溃。

纵观上述两个社会发展时期(发达时期和衰退时期),其礼的建设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那就是礼[道德]的建设水平要高于社会发展水平。由于具备相同的特点,这两个时期的社会也就具备类似的风貌。礼的建设水平偏高使得社会规范而有序,由于有足够的人文空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就呈现较为宽松、从容的关系。可以说这两个时期会呈现高于社会需求的[道德]建设水平,这样的社会就是礼乐之乡。

 

《复礼》 <wbr>第七章:发达社会---礼乐之乡

图7.1 发达时期礼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图7.1中所显示的发达时期和衰退时期礼的建设水平高于同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即使是衰退所导致的两者之间的差距还不足以引发礼的崩溃,而礼的崩溃则是社会发达时期结束的标志。

社会的发达时期是上一章所论述的发展中社会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人们在复礼的过程中可以克己的动力所在。没有社会的发达阶段,发展中的社会也就失去了前进的目标。当社会进入到了发达时期,礼的建设水平高于了社会发展水平,人文空间已经足够人们使用,于是,对礼的建设或重建就不会提出新的要求,社会在这段时期会形成礼的相对稳定,也就是行为规范的相对稳定。因此在社会的发达时期,复礼已经不再成为主要课题,用礼来自觉地约束自己,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约之以礼”,进而享受社会的发展成果才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

也许身处发展中社会的我们很难想象当社会的高速发展变缓,乃至停滞时,我们的生活方式会是什么样子,就如同一个正当年的在职人员很难设想退休后的生活一样。其实有很多人选择离开高速发展的中国,移民到已经发达的西方国家,他们的感受可能会如同那个正当年的在职人员突然退休一样。面对着每天4:00之后和周末都关门的商店,面对每年7、8月间因为大家都度假而几乎停转的城市,才从喧嚣发展的中国移民到那里的人会很不适应。对于移民,不适应还可以回来,但是对于未来,不适应就无法回头了。由于发达社会是我们发展的方向,是我们一定会抵达的目的地,因此,我们有必要设想一下发达社会的特点,为了对身处高速发展社会中的我们可以在社会发达期到来的时候有所准备。

实际上,作为今天的中国人设想发达社会并不难,我们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双重借鉴方式。所谓空间的借鉴就是感受一下发达国家的社会氛围,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果你觉得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文化的差异和隔阂,那么历史上中国的多次辉煌可以给我们以时间的借鉴方式。

发达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慢,因为有足够的人文空间使得人们有慢的资本。由于慢,汽车可以很耐心地在人行道外等行人通过;由于慢,可以使得行人在斑马线的一端耐心地等待绿灯的出现;由于慢,可以使得人有足够的时间排各种队;由于慢,可以使得一个打开公共场所某扇大门的人可以从容地回头看看这扇们是否可以为下一位持续打开。为什么在发达社会生活的人会慢呢,其主要原因是社会的发展速度不快,再加上各种设施都已经足够使用,于是一个人再快也不会多得到些什么,一个人再慢也不会多失去些什么。可以说慢是人在时间范围上的宽松。

除了时间范围的宽松,空间的宽松也是发达社会的特点。对于公共汽车的满载我们可能会有自己的定义,然而,如果你去某一个发达国家,就会发现他们对于满载的概念和我们是多么的不同。一次,在慕尼黑的大街上看街车(当地人对有轨电车的称呼),同行的德国朋友指着一辆刚过去的车说:“这条线路几年前停掉了,因为大家的呼吁才再度恢复。你看,这条线路根本不该停,车已经满载了。”我看到他所说的“满载”的车上是座位接近坐满,可根本没有一个人站着。当时我非常吃惊在发展中社会和发达社会之间对于“满载”的理解竟有如此巨大的差异。还有一次在奥斯陆,一位经常往返于北京和奥斯陆之间的挪威朋友开车带我观光,在一个路口等红灯时他对我说:“也许你不会相信,这里的人当等红灯时遇到前面已经有了3辆车,他们就会大呼:我遇到堵车了。”我们无法用我们所认同的“满载”、“堵车”的画面去理解生活在发达国家的对这些概念的解读,但从这样的差异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发达社会的特点。可以说,除了前面讲过的发达社会中的人在时间范围内宽松之外,其空间范围也是宽松的。可以说当社会发展到发达阶段,人会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获得更为宽松的环境,实际上这同人文空间—礼的宽松是一致的。比如在银行、或者是任何一个地方排队,后面的人同正在办理的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起源于发达国家的礼其实就是人文空间要求宽松所导致的,而人文空间的要求最终体现为物理空间的宽松。然而,这种在发达社会很普及的礼在发展中的社会却不是那么容易推广,虽然这些年我们的身边的银行,售票点等需要排队的地方都设立了一米线,但好像我们周围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它的存在。或许我们会批评自己的民族不文明,但是这种对空间宽松的需求实际上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发达社会中的人们要求更大的人文空间所导致的,这与哪个民族是否文明无关,而是一定要等到滞后的礼的建设水平超过社会发展水平时,人们就会自然产生这种所谓“文明”的行为。

除了对时空的宽松需求外,发达社会还具备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对细节的关注。其实这很好理解,如果社会发展太快,人们不会过多地注重细节,往往今天所关注的东西,过不了多久就由于社会的发展而消失或改变了。发展中社会的人会更加关注发展趋势和忙于礼的建设。只有当社会发展慢下来后,人们拥有了很多闲暇的时间和广泛的空间,此时的人才会对各种事物的细节加以关注。虽然欠发达社会的发展速度也不快,但是由于这样社会的人需要为温饱而奔忙,并且视野不广,因此没有关注细节的条件。可以说关注事物的细节是富裕社会的标志,是发达社会的特征之一。

中国历史上有过许多发达时期,并且留下了许多传世作品。其中宋初晏殊的一首词被王国维评价为最具富贵之象:

 

浣溪沙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这首词没有写任何富贵的事物,为什么会被王国维评价为“最具富贵之象”呢?原因就是这首词写的全都是细节。词中描绘的是某一个夏日,应该是午后,庭院中有燕子飞过,落花、栏杆、池水、荷塘,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没有金银珠宝,雕梁画栋,这首词所展现的富贵之象在何处呢?关键在于这个夏日的午后庭院中所发生的每一件小事,像燕子飞过,庭院中的落花,池塘中的倒影,这些原本很平常的景象没有被词人忽略掉。不仅如此,忽然有一阵“好风”,所谓风的“好”,一定包含了词人精细的感受,只有那些有闲暇梳理自己感受的人才会于此情此景分辨出好风。一个为生计奔波的人,一个匆忙追逐社会发展的人,谁会在乎风的好坏呢?除了凤,作者还看到了雨,这天的雨不大,偶尔掉几滴,因此是“疏雨”,这种疏雨不止掉了一次,而是在这个下午掉了几次,词人注意到了这“几回疏雨”滴到荷叶上,我们可以想象这是需要怎样的心境才能观察到的。我们可能也会在某一个下午坐在某个地方,但如果内心依然是匆忙的,我们是无法观察到类似于这首词所表现的细节的。为什么作者可以有如此细致的感受?那一定是在一个不那么匆忙的社会,在一个不为衣食操心的环境下,人们才会有时间,有空间来观察如此之细节。或者说只有当一个人有足够的闲暇时光,有对事物广泛、全面的了解,才会将生活的细节呈现出来。可见,宽松的时间和空间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富贵的最高表现形式。所以王国维才给予这首对身边生活精细描述的词以“最具富贵之象”的标签。当一个人富贵了,这个人就处于发达水平,当一个社会富贵了,这个社会就处于发达水平。富贵的社会,发达的社会是一个关注生活细节的社会,是一个享受生活细节的社会。

《红楼梦》描写的是一个富裕之家,其中的许多描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发达社会中人的思考方式,第七回中宝钗详尽解说她正在服用的“冷香丸”的制作方法一段就非常典型。这个“冷香丸”并非由什么名贵药材组成,但是制作起来非常繁锁。它需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这药丸不仅需要四季特定的花蕊,而且这四种花都是白色的。凑齐这四样花蕊还不算完,还要于第二年春分那一天晒干,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先前准备的花蕊,再加上蜂蜜,白糖,这才做成药丸。就是这样一个制作繁琐的药丸,后来被林黛玉嘲弄了一番:“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以前我读到这里总觉得黛玉有些刻薄,宝钗吃的药有些特殊,原本很正常,谁没有些特殊的事项呢?直到最近,我才明白黛玉嘲弄的原因,那是因为宝钗介绍“冷香丸”的制作是假,炫富才是真。可不是吗,这样的药丸制作起来很不容易,不仅需要定时采集特定的花蕊,还需要天时的配合,如果雨水这日不下雨,制成的时间就要推迟一年。能凑齐这种药丸所需的材料,除了自家有四季开放的应时花卉,还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可以办到。显然,这不是随便那一个家庭能为自己的女儿做到的。这需要一个有很充足的财富基础,并且已经富裕了很多年的家庭才可能办到。宝钗所炫耀的不仅仅是自家的财富水平,还有自家的尊贵历史。如今我们会看到许多炫富的人,无非是展示自己有多少套房,开什么名车,更加极端的例子是前几年有个人取出五千万现金来展览。炫富说白了就是炫耀自己有多少钱,所有形式的炫富都会招致反感,但炫富的手法越低级,招致的反感就越多。展览现金可以说是炫富的最低级形式,因为它太过直接了。炫耀自己有多处房产、名车也高级不了多少,因为房、车也是和金钱直接相连的。相比之下,宝钗的炫富方式要高级许多,她没有炫耀自家的庄园,有多少家产,而是说了做药丸这样的一件“小事”,详尽描述了诸多细节。通过宝钗的描述,一个集富贵的家庭背景和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千金小姐己经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尽管宝钗的炫耀方式很高级,但仍然属于炫富,同直接夸耀自己多么有钱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因此遭到黛玉的嘲讽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在这里引用此段并非要说明黛玉的嘲讽有多么合理,而是要说明发达社会中人的思维特点。比起我们身边那些炫耀自己财富的人,宝钗的方式没有直接、赤裸地说钱,因此要高级得多。这种方式的特点就是描述小事,描述细节,这是社会发展到发达时期人的思维特征。宝钗所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发达的社会圈子,只不过这个圈子不太大而已。不仅仅是宝钗的“冷香丸”,《红楼梦》中还有许多处细节的描写,从风姐讲述茄鲞的制作到妙玉的喝茶方法,从黛玉湘云连句到香菱学诗,无一不体现对细节的关注。

由于发达社会中的人更加注重细节,因而会产生很多作品。无论是工、农业产品,还是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由于对细节的追求,这些产品才是细腻的、精雕细刻的,这样的产品才能打动人心,才会耐人寻味。此时,社会己经发展到了“成于乐”的阶段,各行各业的作品都会在这个时期涌现,而且许多作品很有可能会传世,可以跨越千年而不朽。我们所熟悉的唐诗、宋词就是由这样的发达时代所创造的。如果看一看今天的发达国家,现在所流行的电影,歌曲,饮食,微电子产品都是由这样的社会所创造,进而流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国家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还不具备发达社会的特征,我们正处在“立于礼”,而不是“成于乐”阶段。我们的国家要产生出影响世界各种产品、作品,要等到我们的发达时期到来。发展中社会的主要任务是礼的建设,是“立于礼”,是克己复礼。发达社会中由于礼的建设已经完成而使得复礼已经不再成为其主要任务,社会发展到礼乐之乡阶段使得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成于乐”,是创造出种种发达时期应该产生的作品。

关于发达社会的话题会有很多,发达社会是我们今天建设的目标,是人民安居乐业的礼乐之乡。虽然它还不是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社会,但它会为我们的发展方向提供信息和样本,了解发达社会的今天,可以使得身处发展中社会的我们了解自己的明天。

 

(欢迎继续阅读: 第八章 崩溃社会---礼崩乐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