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要将本章开始时所引用的《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不同回答按照项目旋钮那样从易到难地排列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仁旋钮”的不同档位了。孔子的回答总共有七个,按照书中的顺序是这样的:
先难而后获。
克己复礼。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其言也仞。
爱人。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能行恭宽信敏惠于天下。
显然这个顺序不是难易的顺序。如果按照难易程度排序,我们需要首先找到与“项目旋钮”的第1档“银行定存”相对应的是哪一个。哪里是德的银行呢?就像储蓄一样,我们不能将其存在自己家里,那样不增值。在上面的七种回答中,有一个最适合,那就是“爱人”。爱人是一种博爱,不仅爱自己的心上人、亲人,还爱周围的人、全世界的人。这样的爱虽然做好不易,但做起来不难,很像是银行的定存。原来,每个人的德都可以存储在爱之中。原来,让世界充满爱就如同让世界充满银行一样,可以使得每个人所积攒的德都有存放的地方,都有可以增值的环境。
比“爱人”要难一些的是“先难而后获”,先做起事来,然后才有回报。这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仁对德的消耗。上一个部分在讨论德的定义时曾经引用过《论语》中关于“崇德、辩惑”对话,孔子是这样解释“崇德”的:“先事后得,非崇德与?”先做起事来,然后获得回报,不就是积累了德吗?这里所说的回报当然是道的回报,因为做事所消耗的是道,无论是流动的道,还是存储为德的道。因此,孔子对樊迟的回答:“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说的就是仁需要先投入这样的特点。如果反观“项目旋钮”中的几个档位,第2档的“小型店铺”才是一个人投资的开始。银行定存是为了投资所进行的早期积累,还不能完全算做投资。从第2档开始,“仁旋钮”要开始消耗所积累的德了。当然,它的回报比只放在银行里要高得多,但风险也随之而来。也就是说“先难”不一定有“后获”,如果是这样,就说明你的选择是错误的,可能是市场调研不够,也可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因此,“先难”而没有“后获”就是不正确的,就不能算仁。可令人困惑的是,我们无法预知“先难”之后有没有“后获”,无法预知那个“小型店铺”能不能盈利。可行的方法是先做起来看,如果效果不好,就应该将“仁旋钮”调回到第1档,不要蛮干下去。如果“小型店铺”不盈利,也看不到前景,就应该先关掉,继续存钱,等待时机成熟。
“其言也仞”是说话谨慎的意思,这是孔子对司马牛问仁的回答。这个回答看起来很简单,果然司马牛就有些不理解:“难道说话谨慎就算仁了吗?”孔子回答说:“这事做起来可不容易,你没好好想,就提出疑问已经不谨慎了。”有的事看上去容易,但最容易做错,这样的事反而更加难一些。因此,“其言也仞”是“仁旋钮”的第3档。
更难一些的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在家不放纵自己,办事认真,为人忠诚,当环境改变了,周围的人都不认识自己,也就是到了荒蛮之地,还要坚守这样的作为。所谓荒蛮之地,我们可能会理解为野蛮的、没有进化的、或不文明的所在。这样的理解可能太过绝对,从孔子这句话的意思看,荒蛮之地实际上就是约束自己的那些规范消失的地方。例如,我们住在中国,有亲朋、好友、同事和熟人的地方,这样的环境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规范,如果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里说话、做事有违背那些规范之处,会招来麻烦。于是,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自觉地按照那些规范来约束自己。然而,当这样的环境改变了,例如,出国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对新的环境还没有完全了解,新环境中的规范对人还没有形成制约,而旧的环境和规范又消失了,这样的状况对于一个人就如同到了“荒蛮之地”,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不放纵自己是孔子这句话所提出的要求。显然,这样的事比前面几项更难一些,它不仅要求做到某件事,还要求这样的作为不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是“仁旋钮”的第4档。行文至此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仁旋钮”的高档位真的就需要一定德的积累才能做吗?比如,这个第4档的“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似乎每个人都可以马上开始实施,好像并不需要什么条件。但这仅仅是我们的错觉,为什么呢?如果没有对道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能会错误地理解什么是“恭”、“敬”和“忠”。在道还没有蓄积到可以做这样的事的程度时,就将“仁旋钮”调到了这一档,结果是“居处恭”可能被演绎为一种形式。没有发自内心的诚意,这样的形式就是假的。同样“执事敬”会使人谨小慎微,从而失去创造的活力。“与人忠”则更加危险,对道的认识不深,会使得“忠”演变为绝对空间,绝对空间的出现意味着道的流动被减弱。道的流动被减弱意味着系统中各个循环,包括“道循环”中的通道变窄。这样一来,不仅道在经过“仁旋钮”后没有增加,却反而减少了。因此,“仁旋钮”档位的提高,意味着要想使得做这一档所对应的事能提供道的增加,那就需要在此之前注入更多道才行。就如同“项目旋钮”中随着档位的提高,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一样。
第5档需要具备更多的道,也就是更大的德才能启动。这是孔子回答仲弓的提问:“出门在外为人处世时要如同接待尊贵的宾客,治理人民的时候要如同祭祀一样严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政府中有职位时不怨天尤人,在家赋闲的时候也不怨天尤人。”显然,此时的人应该具备了一个组织领导者的水平,这要比前几档难得多,它需要人有更多德的积累。值得指出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是非要到这个层次才能做。颜渊就曾经问过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实践的?”孔子说:“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可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人可以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实践的。但是,它偏偏出现在这里,出现在需要一定德的积累才能启动的“仁旋钮”的第5档。可以这样理解,孔子对颜渊的回答是真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可以进行终身实践的。但它出现在这里则表明,当一个人具备了启动“仁旋钮”第5档资格,也就是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地位、领导能力的时候,实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效果最好,可以带来道的增益。这一档所涉及的“使民”、“在邦”等都说明了这样的人一定要有组织和领导能力,有能力带领更多的人走向美好生活,而不仅仅是做好自己,从“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中就可以看到这点。在中国历史中有过许多才华横溢的人才不得重用而在家赋闲故事,这样的故事里,拥有“在邦”当政的能力而赋闲“在家”是故事的主题。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在邦”当政的能力,也就谈不上“在家”,因为他一直都在家里。因此,拥有“在邦”的能力,而有可能被重用又有可能不被重用是这一档的特点。所以,我们将这一档简称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更高一档是孔子对颜渊提问的回答:“克己复礼为仁”。显然,做这样的事对人的要求又高了一些。“克己”可以说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通过第二部分“人之本性”中关于欲望的讨论我们知道,欲望不是谁想克制就可以克制的,它需要“无名之朴”,也就道才能得以克制。因此,能够做到“克己”是需要自身的道已经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复礼”是恢复秩序,重建行为规范,这就更需要蓄积的道,也就是德了。比起上一档的“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的人,可以实行“克己复礼”的人不仅需要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如果我们要求一个刚刚进入社会的新人去完成恢复秩序、重建行为规范这样的工作无疑是强人所难,就如同我们要求一个刚刚领到第一笔工资的人去建设跨国公司一样。
孔子对子张提问的回答是“仁旋钮”的最高一档。孔子说:“能在世界范围内施行五种品行是仁。”子张就问:“哪五项呢?”孔子说:“恭宽信敏惠。”接着孔子又详细地解释了这五项品行的作用:“恭可以使他不受侮辱,宽可以使他得到大家的拥护,信可以使他获得别人的信赖而委以重任,敏可以使他获得成功,惠可以使他能够领导团队。”能做到这五项,可以使得一个人在社会上游刃有余,即可以获得高层的信任而委以重任,又有下层的团队跟随他;即可以不受侮辱,又能将事办成,这样的人怎能不受到拥戴呢?这五项能做到一项都不容易,何况是五项。能做到这五项还不算什么,还要在世界范围内(于天下)施行,也就是要有全球的影响力。因此,“能行恭宽信敏惠于天下”是“仁旋钮”的最高一档。
综上所述,我们将孔子在《论语》中关于“仁”的七个回答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如下:
1.
爱人
2.
先难而后获
3.
其言也仞
4.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5.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6.
克己复礼
7.
能行恭宽信敏惠于天下
这样的顺序不仅是由易到难的顺序,也是向“仁旋钮”此档位提供所需的道从少至多的顺序,也是理论上道在经过“仁旋钮”之后的增益由小到大的顺序,同样也是风险逐渐增加的顺序。所谓风险,就是当“仁旋钮”处于某一档时,道没有按照理论预期获得增加,达不到预期,甚至有减少,就如同投资项目不一定赚钱一样。尽管“失循环”是一个消耗道的循环,但值得注意的是“道循环”也会造成道的损失,而且其损失有可能比“失循环”还大。财务系统中,由于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大于消费花费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可见,三个循环中唯一不会带来道损耗的循环是“德循环”。
回到“仁旋钮”,当我们将以上的由易到难的顺序用图来表示是这样的:
>
通过这样的图示,我们基本了解了“仁旋钮”的工作机理。
讨论至此,或许对“仁旋钮”的工作方式上还有这样的默认:它需要由低到高逐一调节。是这样吗?同样在孔子关于仁的回答中可以找到答案。《论语》中孔子这七个关于仁的回答,其中有三个回答是针对同一个人的,这个人就是樊迟。有意思的是,樊迟三次问仁,孔子的回答都不一样,分别是“先难而后获”、“爱人”和“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如果假设它们在《论语》中出现的顺序是时间顺序的话,再对比“仁旋钮”的档位,那么,孔子在樊迟三次问仁时所提供的回答依次是:第2档、第1档、最后是第4档。如果孔子是一个项目咨询师,樊迟就是一个屡次来咨询的人,第一次孔子根据他的特点建议他开个小店,这是“项目旋钮”的第2档。可以想象的是,建议不一定都正确。当樊迟第二次来咨询的时候,显然店开得不理想。因此,孔子说:“你还是先存钱吧。”孔子将他的“项目旋钮”调回到了第1档。看来,樊迟是一个听话的人,当他第三次来咨询的时候,孔子发现他已经成熟了:“你可以开一个连锁店了。”这次,孔子将“项目旋钮”直接调到了第4档。樊迟问仁的故事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仁旋钮”不仅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档位,就是对同一个人,不同时间段也会对应不同的档位。“仁旋钮”不仅可以由低向高调节,也应该根据情况由高向低调节;不仅可以逐档调节,也可以跨档调节。虽然“仁旋钮”的调节方式是这样的灵活,但它的调节规则也不是随意的,它是根据“道循环”的增益情况所做的调节。就如同财务系统中选择所投资的项目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系统中资金的流动与盈利状况而定一样。如果投资不顺利,亏损过大,也不排除停止投资的可能。也就是说,如果“道循环”的损失过大,也不排除关闭这个循环,而重新依赖“德循环”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仁旋钮”需要调节到预备位置,在预备位置上,“道循环”是关闭的。
(欢迎继续阅读: 玄德 系统调节 三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