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山·稼轩

(2010-07-10 21:36:15)
标签:

杂谈

分类: 古道别离

青山·稼轩
《无数山》 沐斋作 庚寅夏雨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一)

    苏轼的才华气局罕有人匹,评为古今综合指数第一也不算太过。但在他最得意的两个地方,却要避让两人三分——书法,逊黄庭坚三分大气;填词,输辛弃疾三分淋漓。

    书法“宋四家”,论细节,蔡襄第一;看运笔,米芾独步;观气象,山谷老大;品格调,东坡最高。事实上,书法玩到这种地步,每个人都个性鲜明,本就难分胜负。文学也一样。

    同被后人奉为“豪放派”词宗大家的“苏辛”,其实风貌各异。如果将他们的词比作人的容貌气质,东坡阔绰,稼轩爽朗;比作山水画构图,东坡为平远,稼轩为高远;比作现代音乐,东坡玩蓝调,稼轩玩摇滚,一个是坐在那弹钢琴的,一个是满场飞弹吉他的。——你敢说克莱德曼比Eric Clapton厉害、李斯特比Jimi Hendrix牛逼吗?

    差异仅仅在于,弹钢琴的苏轼比稼轩从容宽博,玩吉他的稼轩比苏轼快意激越。

    稼轩背着吉他登上山顶,极目远眺。这里是郁孤台,当年唐朝刺史李勉北望长安、志怀家国的地方。而今,辛弃疾也伫立在这里,脚下的清江水依旧,远方的无数山依旧,只是,那长安不再是我们的长安,故土只能思念和遥望。这个时候的辛弃疾,百感交集。他不由自主地想起前朝的辉煌,想起无数先贤的骄傲荣光。李白先生虽然苦吟“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只是说说而已,怎比得稼轩此刻的愁,刻骨铭心?东坡居士虽然嗟叹“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不过叹叹而已,怎能如稼轩此际的愁,无休无尽!

    也许,比怀才不遇更痛苦的,是遇而难伸。好比开在山谷里的幽兰,纵无人观赏,却“不以无人而不芳”;倘若遇见痴心者采去,成了居室的摆设,更不知是喜是悲。辛弃疾自己也终将明白,这么多年来,朝廷对他举而不用,用而无实;对他的建议采而不纳,纳而不行。正如那豢养的幽兰,终成了庙堂敷衍民意的装饰和口号。

    然而,人生是没得太多选择的,就像随风飘落的种子,随处安身,就地立命。但此刻,年轻的辛弃疾血气方刚,他不会屈从于命运,他还在逆风狂飚。他摘下身后那把吉他,调了调弦,迎着晚风,和着江声,开始信手弹。没有人听也好,就弹给远近的青山。

    稼轩平生最引为知己的,便是那无数的青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稼轩揉弦而歌。此前一年,他曾这样吟唱:“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一样的踌躇满志;二十年后,他又吟得佳句:“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已是几分无奈上心头;到得年暮,唯有一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聊以自慰了——不然又如何!壮心未已,英雄老矣。天下大局已定,我还能做什么呢?归去吧,归去吧!故人寥落半成土,永恒的知音,只有眼前那亘古不移的青山。

    吟唱到这里本该将息了,可偏偏在一记休止符的空当,一声鹧鸪的啼叫传入稼轩的耳朵。已是黄昏,山里天黑得早。树杪摇动,暮气沉沉。江水的声响愈加清晰而深刻,空气湿漉漉的,一片清冷。鹧鸪悲伤的啼音,仿佛自深谷底升起,又似乎从云际飘来:“行不得也哥哥……”弹吉他的手指动了动,终于放下了。

    稼轩感到些许疲惫,虽然只是一点点,许是由于春寒尚未消退。他拖着沉甸甸的步伐走下山去,但心里是活泼泼的。

    身后,青山四野,鹧鸪的啼鸣经久不息。

(二)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近五百年后的一个暮春,一个美丽的女子手捧稼轩词,慢慢地吟诵着。“我决定了,”她满心欢喜地说,“从此以后,我的名字便叫做‘柳如是’。” 

    二十年后,明朝覆亡。柳如是身体力行劝其夫钱谦益大人自杀殉国,未遂。但终因此举挽救了丈夫“失节”的声名。

    又隔二十年,钱谦益老死。一代名妓柳如是被迫自尽。她的墓,距钱谦益及其前妻的合葬墓只有百步之遥。百步之外,是连绵耸峙,葱葱莽莽的一片大好青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梦赊·云林
后一篇:春寒·少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