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史话写真录 第九十六话
标签:
财经黄金货币金融历史 |
分类: 美國貨幣史話寫真錄 |

资金暗流的历史
然而,国内外资金暗流如大海潮流似的深不可测,难以捉摸。除了一般例行性与季节性的资金波动外,紧张时刻通常都发生在国内外金融危机之际,银行处在金融市场资金流动的核心地位,金融动荡一旦发生,处在资金暗流的核心,银行资金科立刻陷入资金危急中心,极其恐慌不安,不可终日。
从我1991年初踏进金融业开始至今,国际上已发生过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不下十次,首先就在1991年日本资产泡沫危机、1992年英镑货币危机及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4年墨西哥债务危机、1997年耳熟能详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卢布危机、2000年科技泡沫危机、2001年阿根廷经济危机、2007年中美国次贷危机及2008年欧债危机。
台湾本土金融危机也不遑多让,像是1995年国票事件、1998年台中商银信贷危机、2004年联合投信结构债危机、2007年中华银行、力华票券及花莲企银信贷危机等等。间歇不断的国内外金融危机,每每都造成金融市场大幅的波动、资金流动极度紧俏,紧缩的压力常常让人在深夜难以入眠。这样紧张的日子可以拖上几天、几周或甚至于一整个月的漫长期间。
举例来说,亚洲金融风暴那一天,1997年7月2日泰国政府放弃固守泰铢与美元的连系汇率政策,改采浮动汇率制度开始,致使得泰铢剧贬一发不可收拾,而引发了这场亚洲金融风暴大震撼。当天为了补足资金缺口几乎打遍了所有金融机构说破了喉咙,就是要拆借资金,交易室内气氛更是异常的沉闷诡异。当日一直到晚上七点半钟才终于电话声响了,另外一头的台湾银行交易室来电询问资金需求,他们正打电话给所有的金融机构,匡计金融机构的缺口部位,然后紧急地把资金缺口汇报给中央银行业务局。紧接着不久就开始释出资金了,那一天上班漫漫时间直到深夜凌晨。第二天走进办公室,翻开报纸的头版斗大的标题写道「台湾隔夜拆款利率创新高11%」,赫然发现香港亦于1997年10月23日银行同业隔夜拆款利率飙升至300%的天价,包括台湾的亚洲股市随即出现暴跌走势。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着一场场的国内外金融风暴,资金交易员就像是身处火山口般必须要时时绷紧神经,资金暗流的大幅波动,其势锐不可档。一般银行交易员很难得每天都平平顺顺的度过好日子,工作时间长了总会遇到坷坷碰碰的时候,
实际上,国内外金融情势的资金潮流从来就没有过风平浪静的时候。稳定的金融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事与愿违,金融市场却在本质上是极其脆弱,往往像是在恶水上的大桥般波涛汹涌,令投资人胆战心惊、担心受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按照字面上的解释,简单的说就为天下之人纷乱扰攘,都是为了利益忙碌。天下之人喧闹纷杂,都是为了利益奔波,这句话的确是非常的直接、深刻又经典,世人终日疲于奔命,这句用在金融动荡情势最贴切不过了。
时光能否扭转或许只有爱因斯坦才知道,但经济金融历史留下的遗迹就和车轮辗过一样,终究会消消云散在尘埃的覆盖之中。
船过水无痕,大众总是健忘的,无论过去是怎样艰难痛苦的熬过一个又一个的金融危机,但我们总会乐观的预期明天会更好。不过,就在我们拥抱当前的美好之前,我们必须确定过去类似金融危机的后座力不会再次恶意破坏最近期的全球经济金融体系。
那就让我从头说起资金暗流的历史痕迹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至今依旧如此),黄金准备占世界3/5,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1/2。经过战争的洗礼,欧洲再次成为一片废墟,英国已经极度虚弱。在这种情况下,富有而且强大的美国势必要取代英国的世界货币霸主地位。这种世界超级大国地位的更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仅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综合较量,也是美元与英镑在货币博弈的一次生死角力。
然而形势比人强,这次美国政府已经有了万全的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仅有美国拥有最强大的政治与军事力量,未受到任何伤害的经济力量占有全球一半的工业生产总额,战后的国际贸易也仅有美元可以在全球自由交易,全球其他国家也未出其右,美元再次重登宝座。全世界贸易商又重新拥抱美元,国际贸易的美元订价、报价及交易又开始活络起来了。由于美元坚强钉住黄金,仍然固定以$35美元兑换一盎司的黄金,各国中央银行及政府机构认定美元就如同黄金一样的值钱。长久以来,我们曾经习惯称「美元」为「美金」,这是其来有自的历史,用来表彰美元如金般的值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历史情结,英镑在英联邦及其帝国内还是美元的主要竞争对手。战争期间,英镑区之英联邦、大英帝国及其他会员国家给予英国无限制的信用额度。这些国家提供资源和战备物资给英国,英国则以政府债券做为交换。尤其到了战争后期,英军及欧洲联军已完全耗尽美元储备,再也无法由美国进口物资了。战争末期,虽然各国中央银行及政府所累积的英镑余额已经超越美元外汇准备,大约比例为2:1。表面上看来似乎英镑仍然超越英镑的准备地位,然而其中三分之二的英镑却是持有在英镑区部分中、小国家的手中。大多数的英联邦会员累积持有英镑仅是因为战争因素所累积的。
同时,由于战争的蹂躏,战后的英国已无任何能力生产和制造商品,持有英镑也无法向英国购买战备物资。为了维持英镑的强势,英国严格管制他们,不允许会员国以英镑交换商品或交换其他国家货币。主要就是要防堵美元的势力扩张。然而,国际的情势已经相当明显了,英镑正渐渐失去其信用支撑力道。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话分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