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史话写真录第八十九话
标签:
财经黄金货币金融历史 |
分类: 美國貨幣史話寫真錄 |

1929美国大萧条
虽然美元在金融领域及国际贸易不断扩张,但最终却还是一场徒劳无功的努力。「喧嚣的20年代」金融大泡沫的形成,很快便被戳破了。接着引来了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经济大萧条,全球金融贸易领域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其破坏威力波及到了每ㄧ个国家。
而随着国际贸易的萎缩,美元的国际地位也出现明显的下滑。然而,最令人省思的地方是,美国1929年大萧条和2008年次贷危机几乎是同出一辙,如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由于人性的贪婪,加上政府的放任与受到选民的压力,这些迹象都显示了,人们未必能够从历史的错误中学习教训。这也是我对于紧接着的欧债危机,同样在政府的放任与选民的压力之下,未来可能产生的后果也不表乐观。
随着大萧条之后,美国的国内产出和消费的急剧下滑,国际贸易交流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萎缩。但是除此之外,由于全球消费力道大幅下滑,各国政府纷纷不遗余力的提高关税,减少贸易配额,用以压制剩余的需求。在束手无策之下,各各国家高举着贸易保护主义大旗,筑起贸易壁垒,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他们不得不运用贸易保护政策将消费转向国内生产的产品。
危机风暴核心就在美国,导致商品及粮食价格持续不断的下跌,东部沿海地区的轻工业从业商人连手农场地主,共同推动《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著名的关税保护法案,并在国会通过。而接着在地球表面的另一边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则大肆宣传他在1919年出版的畅销书《和平的经济后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中所描述的全球化优势。
同样的在无其他更好对策的情况下,1931年凯恩斯建议英国政府实施全面关税,以此作为拉动国内产品消费的最后手段,而这结果使得1932年的普通关税法案立法通过,从此打响了欧洲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第一枪。不甘于屈居人后的德国,不愿自己的进出口贸易居于劣势,也实施与之相对应的关税保护措施。紧接着,其他欧洲国家也纷纷的采取行动,例如荷兰将进口税上调25%,放弃了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
由于全球消费急速的冷冻,各国不约而同纷纷采取此类措施。1929~1932年,全球初级半成品和制成品的生产一下子就掉了20%,相对应的国际贸易总量也下降了36%。如此一来,在国际贸易融资和货币结算方面,对美元的需求也就相应地出现下滑,才刚建立威信的美元国际贸易市场,立即受到严重的冲击。风暴过后,伊尔斯•明兹(Ilse Mintz)统计1930年大萧条对美国的影响。风暴的影响包括美国商业活动的退潮、1930年建立的关税壁垒限制及海外投资潮的衰退,美国对外支付美元债务由1929年的74亿美元,大幅衰退到1932年的24亿美元,整体下降了67%,美国经济金融贸易活动几乎是到了停滞状态。
在此同时,长期国外贷款的崩溃甚至更为剧烈。美国投资者所持的新的长期外债支付所得到的利息与到其本金,从高峰时期1927年和1928年的每年12亿美元降至谷底1931年的不足2亿美元,其中在1932年更是只有区区70万美元。甚至,许多在美国发行的海外债券,都已经是无法支付本金和利息而违约成为壁纸了。由于国际贸易急速冷冻,海外进出口商人不再使用美元购买美国商品,美元的需求顿时消失,所以他们也就不愿意再将所持的余额存在纽约的银行,美元的国际化普遍性地位,遭受到严重的打击。
1929年美国「大萧条」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严重的破坏力,主要的关键就在于银行体系的严重崩坏以及美元过去信心已丧失殆尽。过去美国银行业不仅为外国政府和企业提供贷款,而且同时还为本国当地的公司、农场主和自治州市提供贷款。而今,它们发现所有这些投资形同泡沫都已成为违约呆账与坏帐。而随着银行资产负债表情况的恶化,最坏的情况还是避免不了,存款户纷纷涌向银行,以取回自己的存款,宁愿藏在自己家里的床底下,银行大规模挤兑就这样的随处发生了。
第一波银行挤兑潮就爆发在1930年的最后几个月里。在这一波挤兑潮风暴核心,大多都与位于田纳西州首府纳许维尔市(Nashville, Tennessee)的投资公司考德威尔公司(Caldwell and Company)有关。该公司以控股方式掌控着南方最大的连锁银行,而所有这些银行都为考德威尔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所有,或由与该公司创建者罗杰斯·考德维尔(Rogers Caldwell)有私人关系的人所拥有和运营的金融机构。考德维尔的地位和影响力,就像是20世纪80年代J.P.摩根驰骋华尔街的“垃圾债券大王”的麦克·米尔肯(Michael Milken)一样。考德维尔和米尔肯都是当时年代美国金融界最有影响力的风云人物。
罗杰·考德维尔的父亲詹姆斯·考德维尔是在1870年来到纳许维尔,为一家杂货批发商店工作。由于一整天都没有卖出一担狗尾草种子(狗尾草可用作马饲料),詹姆斯便收购了该市所有的狗尾草种子,然后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奇货可居,最后价格翻倍大赚了第一桶金。从此之后,熟悉市场的运作,他开始一步步进入保险和银行业。子承父业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他的儿子罗杰•考德维尔也进入银行业,而且他的运营同样投入到非常投机且充满风险的金融工具中。年纪轻轻27岁的考德维尔即在1917年创建了考德威尔公司(Caldwell and Company),大胆的承销南方自治州市的垃圾债券,并将这些债券卖给散户。
对考德维尔的银行来说,南方自治州市政府是其最主要的客户,而他的银行就是这些自治州市的债券承销商了。由于,客户群太过集中,1930年时当这些自治州市在陷入金融危机之后,考德维尔的银行也连带的陷入了危机。覆巢底下无完卵,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即便是没有考德维尔这位投机银行家,也会出现另外一个人做同样投机的金融投资工具而酿祸。经济状况的恶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银行问题,这就是金融风暴的威力,无处不在且很难避免。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话分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