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货币史话写真录第八十七话

(2022-05-30 14:43:12)
标签:

财经

黄金

货币

金融

历史

分类: 美國貨幣史話寫真錄
美国货币史话写真录第八十七话

史特朗之手挑起一片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键契机让美元走出国境,然而在建立足以和英国伦敦相抗衡的货币市场,依赖的并不是看不见的手,而是时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Fed)主席的班杰明·史特朗的手(也是前美国信孚银行总裁)。秉承汉米尔顿主义传统,史特朗认为由联邦政府直接控制金融政策,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亚历山大·哈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是美国建国创基者之一,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美国第一位宪法律师及华盛顿总统任内的首任财政部长。他在外交上主张和包括英国之内的列强修好,建立安定的周边环境。经济上建立先进的金融体系,实行保护主义发展自己的工业,要让农业的美国变成为大工业的国家。

史特朗的曾祖父也叫班杰明,曾是汉米尔顿担任财政部长时的高级官员,但他却是在美国一般中产阶级环境中成长。他的父亲是纽约中央铁路(New York Central Railroad)的铁路段长。由于受到经济条件限制,史特朗无奈地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而是选择从一个银行基层职员做起,慢慢往上爬升。自此开始,史特朗开始了他在金融领域发展的职业生涯,没想到因缘际会之下,就在一个乡村俱乐部友人亨利·戴维森引荐,加入新成立的银行家信托公司(The Bankers’ Trust),也是后来的纽约信孚银行。

1907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J.P.摩根组织了纽约银行展开自救,并交由戴维森负责,而戴维森则倚重于史特朗。1907年的拯救行动和努力使得史特朗成为美国金融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并最终让他踏上了前往金融改革之路的关键角色,担任联邦储备银行主席。

史特朗和同样帮着高盛公司的亨利·高德曼的观念一样,他也看到了用国际贸易承兑汇票市场稳定美国金融的必要性。作为联邦储备银行的主席,史特朗也认识到,伦敦贸易承兑汇票市场的存在可以给英格兰银行一个强力的支撑,有助于其管理国际贸易信贷(credit lines)。在他看来,这一市场的发展壮大将会增强美国实质产业的竞争力,扩大美国的对外贸易。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纽约货币市场,联邦准备理事会无论如何都应该责无旁贷全力支持的。

在史特朗的理念坚持下,联邦准备理事会首先发出通知,要求联邦准备系统15个地区分支机构以贴现方式购买承兑汇票,换句话说,联邦准备银行以政府的资金介入市场,使得货币市场交易更加活络、流动性更好。联邦准备银行购买承兑汇票可以稳定货币市场和降低贴现利率,而稳定市场和降低贴现率的行为,相对来说又有利于货币市场的建立,带给投资人流动性、安全性与收益性的信心。

20世纪20年代上半期,史特朗主导之下的纽约联邦准备银行是货币市场交易商的主要交易对象。此外,其他一些颇有见识的投资机构也逐渐地被吸引到了这一市场,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持有大量美元盈余的外国银行(也包括外国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很快的,承兑汇票就成了它们热衷的短期投资商品了。

渐渐地,专门从事承兑汇票业务的交易商开始出现了,而其中最大的一家就是由保罗·沃伯格担任董事长的国际承兑汇票银行(International Acceptance Bank)。在市场困顿的20世纪20年代,虽然国际金融市场发育有些缓慢落后,但的确有一些银行设立了子公司,专门从事承兑汇票交易业务,并将这些汇票出售给一般大众投资人,做为短期投资工具之用途。

回顾这段货币的历史,国际贸易交流始终是货币强权的博弈舞台。基于贸易承兑汇票市场的逐步发展,最终美元开始在国际货币舞台上扮演着积极的角色,提供美元国际贸易信贷。到20世纪20年代下半期,在美国所有的进出口贸易之中,有超过一半是由以美元计价的银行承兑汇票所支撑着。

拜着班杰明史特朗的努力,投资大众纷纷转投向纽约做生意,主要的关键就在进出口商现在支付的费用比在伦敦市场所支付的费用少了整整一个百分点。无论是与美国贸易往来做生意的商人还是与其他国家做生意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涌向纽约市场。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美元承兑汇票被使用于第三国之间的贸易以及海外仓储商品的价值,已经与美国本身进出口贸易所发行的美元承兑汇票的价值相当了。这也足以说明,美元货币国际化已经逐渐成形了。

趋势已经相当明显,做生意的人哪里好做哪里去,美元在国际交易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欧洲经历了战争的摧残蹂躏,重建战后欧洲所需资源相当庞大,而且,拥有充裕资金的美国趁势做大,当整个欧洲大陆都在寻求海外融资之时,首选之地纽约当然顺理成章成为最重要的资本市场了。

欧洲政府汲汲渴望美国的资金挹注,但是寻求融资管道一波三折。史特朗对于欧洲的现况了然于胸。他主动前往欧洲与各国政府就贷款问题进行磋商。同时也对波兰、罗马尼亚等国派出特使,比如普林斯顿大学货币学博士埃德温·克姆勒(Edwin Kemmerer),就以特使身分进行游说这些欧洲国家从美国纽约取得贷款。

经过史特朗的坚持和努力,他与英格兰银行行长孟特鸠·诺曼(Montagu Norman)就展开了国际贸易与金融的竞争,就是直接进行国际贸易谈判了。对于寻求支持以保持金融稳定的国家,以英国的立场来说,诺曼戮力劝服其他国家代表从国际联盟(这是以英国为马首是瞻的金融贸易联盟)而非美国纽约那里获得帮助,理所当然的美国又不是国际联盟的成员国。以过去的惯例,国际联盟贷款可以帮助会员国家稳定其货币,但伦敦也会鼓励该国继续从国际联盟取得贷款,也就是直接使用英镑贷款。与之相对应地,若与美国进行双边谈判,则需要从纽约获得贷款,这就必须使用美元贷款了。从竞争角度来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主席使特朗与英国来银行行长诺曼就成为这场国际贸易谈判的主要对手了。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话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