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史话写真录第八十五话
标签:
财经黄金货币金融历史 |
分类: 美國貨幣史話寫真錄 |

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才刚萌芽
美国国会就在1914年1月6日位于纽约的一场国会听证会上,财政部长威廉·迈阿杜(William G. McAdoo)听取了高德曼有关金融改革的意见。高德曼慷慨激昂的发表了意见:纽约必须要有资本雄厚和拥有最高权力的联邦准备系统。在他的想法中纽约已经是美国金融中心了,他希望成立联邦准备机构得以和英国英格兰银行的地位相提并论。他并强调说,除非联邦准备机构拥有最大权力,否则纽约无法改变现状,无法扩大国际贸易金融与外汇市场。华尔街金融同业摩根银行总裁亨利•戴维森完全同意高德曼的说法。
最后,联邦准备银行也的确做到了这点。另一方面,高德曼也警觉到纽约银行业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华尔街金融业在正常的营业期间,一旦面临紧急资金需要时,纽约的银行可以直接向联邦准备银行取得流动资金需求。毕竟美国才刚刚历经了1907年金融危机,纽约银行面对存款大众的疯狂挤兑影像,还存留在高德曼的脑海里阴魂不散。高德曼的警觉性令他想象到,如果纽约的银行业面临任何流动性危机时刻,他们就可以在一小时内抵达当地的纽约联邦准备银行取得资金的紧急协助。他说:援助(aid)这个字眼非常不恰当。他告诉财政部长迈阿杜说:得到援助(Get aid)贴上这个标签后,代表着银行正处在危机边缘的讯号,存款大众一听到银行须要援助,大家立即会想到的是他们存在银行的存款是否安全?
他认为银行到联邦准备银行以「贴现」方式取得流动性资金,应该是银行一般正常的营业行为,而非取得「援助」。最终,联邦准备银行架构也确实采纳了他这样的意见,设置了「贴现窗口」(discount window)。联邦准备理事会「贴现窗口」(discount window)的设置随时开放给银行业,只要他们有资金需求,随时可以将手中持有的合格有价证券,拿到贴现窗口,以贴现方式取得所需的流动资金。时至今日「贴现窗口」(discount window)还是联邦准备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执行工具之一。
真正实现美国联邦准备体系的灵魂人物还包括了尼尔森•阿尔奇(Nelson Aldrich)。他担任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Finance Committee)主席,深信金融改革的重要性,领导了一群专家与银行业界组成了金融改革专家小组。在这小组成员包括了保罗•沃博格(Paul Warburg)、亨利•戴维森(Henry Davison)等金融专家。在阿尔奇的指导下,带领这群专家到欧洲访问,他们共同的结论就是,欧洲英国、德国及法国等国家拥有先进的中央银行体制。在欧洲访问结束后,他与其他成员于1911年完成了一份决定性地重要报告,称之为「阿尔里奇计划」(Aldrich Plan),主要就是针对美国中央银行的设计计划。虽然最后阿尔奇计划并为成为最终法案名称,但两年后,根据阿尔奇计划的架构,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Federal Reserve Board)由美国国会在通过欧文-格拉斯法案(Owen-Glass Act,又称联邦储备法案)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伍德罗·威尔逊总统(Thomas Woodrow Wilson)于1913年12月23日签字。
该法案最终提供了一个由地方任命理事会成员的地区储备银行系统。这不仅有别于阿尔奇的计划,而且该联邦准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还受到联邦准备理事会(Federal Reserve Board)的监管。联邦准备理事会拥有7名成员,全部由总统任命,而非由地区银行家选举产生的(阿尔里奇计划最初的设计)。
美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金融改革并成立了联邦准备银行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在1914年夏天开始展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火燎原遍及欧洲大陆。同一年8月4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中立宣言》。这次战争整整持续了四年有余,全球30多个国家直接或间接参战,共计有15亿人卷入战争,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超过1000万人丧生。战争的残酷几机乎乎摧毁了整个大欧洲地区。
但美国在战争中向交战双方大量出口物资,大发战争第一笔横财。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让美元成为世界强权货币的话,那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美元走出国境的最重要契机了。
在战争期间,基于美国出口贸易的急剧扩张,新兴国家的美国就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粮仓」。美国跨国公司纷纷在拉丁美洲和亚洲设立运营机构,美国从债务国猪羊变色转变为债权国,相反地以英国伦敦为中心的欧洲信贷市场遭受到战争的严重干扰和破坏。由于大欧洲地区各国政府忙于战争的动员与后勤的整合,致使贸易金融所需资金严重匮乏,但为满足客户的进口需要,德国和英国的银行业不得不转而接受纽约的银行业的背书票据。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保持中立的立场,拥有国际间最为稳定的金融与商品市场,因此,美国银行所签发进口地的贸易信用票据并不仅是包括北美、欧洲,而且还包括拉丁美洲和亚洲。而对于纽约的银行来说,它们所熟悉的货币自然是美元,所以德国和英国的银行所收到的贸易信贷全都转换成以美元为货币单位的。美元就此走出国境,纽约成为全球主要的信贷市场。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自1915年起,由于战争的持续进行中,相对于标准度量的黄金兑英镑的价值一直处于剧烈波动状态。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稳定的标准计价单位,以一种未来价值并不确定的货币作为贸易报价中的约定货币,自然很难让进出口商接受的。在当时金本位制的货币体系,英镑相对于黄金价格的不稳定让贸易商渐渐失去信心。
未受战事干扰的美元一枝独秀,战争其间依然连系着黄金的价值,美元趁机崛起,成为继黄金和英镑外的另外一个替代品。进出口商开始大量拥抱美元,美国的贸易商、巴西的咖啡出口商乃至整个拉丁美洲和亚洲的进出口商,都认为美元是一种更具有吸引力的货币单位。经过金融改革后的美国银行业已经可以自由买卖承兑汇票,美国银行业趁机紧紧抓住这机会,纷纷拓展这承兑汇票贴现业务。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话分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