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货币史话写真录第八十四话

(2022-04-19 09:39:48)
标签:

财经

黄金

货币

金融

历史

分类: 美國貨幣史話寫真錄
美国货币史话写真录第八十四话

伦敦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即便是1870年后,美国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已经超过了英国。到了1912年,新兴崛起的美国,经济动力不断的扩张,商品出口就已经超过了英国,就算是如此,纽约当地银行在国际贸易业务依旧处于劣势地位。伦敦作为当时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拥有高度发展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伦敦的私人银行购买出口商押汇的「银行承兑汇票」再转售给其他投资人,在流动性、安全性及收益性极佳的英国货币市场环境下,货币市场交易非常的活络。

二十世纪初国际贸易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命脉,而「银行承兑汇票」便是进出口贸易商取得银行「信用」的最重要工具了。进出口商一旦获得银行给予的信用额度(Credit Lines),给与商人在进出口文件上以承兑汇票的形式「押汇」作业,经过银行「押汇」后的承兑汇票,就成为货币市场流通工具。出口商人就可以将此承兑汇票以贴现方式出售给当地其他银行或者是货币市场投资人,立即可以取得进出口营运周转资金了。这就类似台湾的票券金融公司及银行业从事货币市场交易工具业务一般,其中就包括银行承兑汇票承销、签证及买卖业务,换句话说,「银行承兑汇票」依法就是台湾货币市场交易工具之一。

由于伦敦承兑汇票交易量庞大,买卖汇票交易活络,流通性非常好,因此价格(短期贴现利率)稳定。承兑汇票买卖双方都愿意在伦敦市场进行交易,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且就算是再大宗的商品进出口贸易押汇融资,也完全可以在伦敦货币市场流通,出口商不用担心找不到买主。

伦敦金融市场的活络,也吸引全球中央银行及金融机构在伦敦银行开立英镑储备账户,以方便进出口贸易押汇融资及各种买卖各种金融交易工具,在伦敦金融机构开立账户,更方便后续顺利的国际贸易交割清算作业。紧接着,企业的融资以及债券的发行也就顺理成章都会选择在伦敦金融市场承做了,伦敦就是最佳融资发行场所,近一步扩大伦敦金融市场规模及全球影响力。 

相对的,因为国情的不同,美国金融业的发展之路可说是步步坎坷。美国早在1863年就颁布了《国民银行法》,使得美国出现了统一的货币。1900年实施《金本位法案》,以确保金币和银币在市场上流通。然而,美国刚做为新兴独立的国家,有鉴于英国私人银行业的超级强大与政治、经济的主导权势,美国国会深深恐惧弱势的小型企业及农民遭受到大型银行集团的剥削,因此就规定境内银行不得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这样的严苛的限制在国际金融竞争环境中,使得美国金融机构在扩大规模及营运发展上,处于相对的劣势地位。一般银行业在对外国商人授信之前,这些银行需要掌握他们的海外活动信息,基于庞大的分支网络协助,英国银行业分支机构散布全球,完全有能力收集到这些海外企业信息,而美国银行业就只难以望其项背徒呼负负了。

美国国内银行业则与英国截然不同,按照规定,它们不得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甚至也不能在自己银行总部的州以外设立分支机构,有的州还禁止州内银行设立分支机构。以现代的眼光来说,这的确是难以置信的限制,只能说美国民主制度的设立理念,是以全民大众利益为先,国会深恐金融机构、大型企业集团垄断国家资源,进而牺牲了大众的利益。

这样的严苛的限制,直到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具有美国中央银行法体系基石作用的《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情况才开始有改变了。美国国会有识之士认为,美国有必要建立一个更加强大而有力的货币架构体系。最方便直接的方法就是抄袭当时发展最完备的欧洲金融体制。这也是学习先进国家,掌握后发优势的好处了。经过赴欧洲考察与学习,开始构思设立一个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国家储备委员会(National Reserve Association),中央银行有权影响国内的金融情势及货币供给,提供贷款或是有价证券贴现窗口(Discount Window)给陷入困境的银行提供短期流动性资金,防范金融机构挤兑的风险。

其中推动改革最重要的关键人物就是德裔美国金融家保罗·沃博格(Paul Warburg)。出身于德国的保罗沃伯格,首先受雇在德国汉堡的进口商西蒙哈尔公司(Simon Hauer)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之后又前往伦敦和巴黎,从事银行业工作,正式进入欧洲金融业工作。在积累了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之后,他加入家族私人银行沃伯格公司(M.M. Warburg and Company)。沃伯格对国际金融体制非常熟悉,了解金融实务运作。在德国汉堡生活了7年之后,他迁往纽约定居。以他过去金融业的经历,使他具有金融市场的国际观,金融实务经验丰富。

1907年底,他在《纽约时报》撰文称,美国需要一个类似欧洲式的中央银行来稳定其金融市场运作。在当时的时空环境下,还是有人评论指责他的「亲欧观点」,但沃伯格并未因此而却步。1908年他又到国会作证,并担任货币改革委员会的外围集团「稳健银行业推广国家公民联盟」(National CitizensLeague for the Promotion of Sound Banking)的负责人。沃博格有关中央银行的论点与当时许多华尔街金融家的想法不谋而合,为寻求解决方案,沃伯格开始着手广泛的咨询华尔街巨头们的意见,像是美国信孚银行(Bankers Trust)总裁班杰明史特朗(Benjamin Strong)、美国最大银行国民城市银行(National City Bank, 花旗银行的前身)新任总裁弗兰克范德利普(Frank Vanderlip),和J.P.摩根银行高级合伙人、内部问题解决专家亨利戴维森(Henry Davison)。还有华尔街著名家族私人银行家高盛公司(Goldman Sacha & Company)合伙人亨利高德曼(Henry Goldman)。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话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