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十步芳草梁蓉帕·聚斯金德《香水》 |
分类: 读后感、观后感(Review) |
读帕·聚斯金德(德)小说《香水》
读书笔记:
格雷诺耶感到这种单纯宛如一种解救。舒适的香味迎着他的鼻子飘来。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无须每次呼吸都得准备嗅到一种新的、意外的、敌视的气味,或是失去一种舒适的气味。他第一次用不着再等候时机嗅,几乎可以自由地呼吸。我们说“几乎”,是因为实际上当然没有任何气体真的自由地流过格雷诺耶的鼻子。即使他没有任何理由这么做,他身上始终有一种本能的保留态度,抵制从外部来并要进入他身上的一切。他这辈子,即使在他感受到满足、满意,或许甚至幸福的短暂时刻里,呼和吸相比,他情愿呼——正如他的生命并非以充满希望的吸气,而是以凶杀般的叫声为开始一样。但是除了他身上这种体质上的限制之外,格雷诺耶离开巴黎越远,他的心情越舒畅,他的呼吸越轻松,他的步子也越快,他偶尔甚至提起精神挺直身子,以致从远处看,他几乎像个平平常常的手工业伙计,即像个正常的人。
他感到自由的是远离了人 ……
这帮野蛮人吃完人肉后聚集在营火周围,没有哪个说一句话。这个或另一个在打嗝,吐出一小块骨头,轻轻地咂舌头,用脚轻轻地把蓝外衣(注:格雷诺耶的外衣)剩下来的一片破布踢到火里,他们有点窘,不敢互相对视。他们中的每个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已经参与了一次凶杀或一种别的卑鄙的犯罪行为。但是把一个人吃掉?他们想,他们绝不会做出如此残酷的事。他们感到惊奇,他们竟会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正相反!尽管他们的胃不好受,他们还是觉得心里是完全轻松的。在他们阴沉的灵魂里,突然变得那么轻松乐观。在他们的脸上,表现出一种童话般的、柔和的幸福光辉。他们或许是因此而羞于抬起目光和相互对视吧。 当他们后来敢于这么做,起先是偷偷地、后来则是完全公开地相互对视时,他们不禁破涕为笑。他们感到特别自豪。他们第一次出于爱而做了一点事情。
读后感:
读帕·聚斯金德(德)小说《香水》
帕·聚斯金德(德)的《香水》是他的第一部小说,完成于1984年,先在《法兰克福总汇报》上连载,引起强烈反响。1985年在瑞士出版,轰动了德国文坛。
我之所以把帕·聚斯金德(德)的《香水》157000个字的小说里的这三段摘录在这里,是因为我认为这三段特别充分的体现了人的残酷和因为人的残酷而导致的格雷诺耶厌恶人类世界、仇视人类世界、追求自由的性格和命运。
世上任何人的性格和命运都是在自身与世界的较量中形成的,他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格雷诺耶是这样,格雷诺耶之外的人也是这样。
小说运用传统的现实主义叙述手法完成,作者帕·聚斯金德并不理会现代派小说的标新立异,他按照时间顺序,平铺直叙,描写了主人公格雷诺耶的一生——一个香水天才毁灭于所谓文明人类的过程。帕·聚斯金德将传统的现实主义叙述手法推陈出新。近似荒诞的故事情节、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专业词语共同形成的强烈的讽刺意味也是小说在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
主人公格雷诺耶出生于1738年7月17日巴黎最臭的市区的一个鱼摊旁的宰鱼台下。他呼吸到的第一口空气是当时巴黎最臭的空气,他本能中对人类的识别,也是从这里开始的。也就是说,从出生起,人类的恶臭就穿透了格雷诺耶的肺,这种恶臭从肺浸入心底深处,根深蒂固,在他后来为资本家卖命研究和生产香水的人生经历中,这种人类的恶臭更是一天比一天侵害他的心灵。他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远离巴黎,也就是远离人类,躲在自己的心灵王国里制造出一种可以征服人类的香水。一个本身属于人类的人,最强烈的愿望竟然是远离人类,这无疑表明人类的丑恶让人类本身走向堕落——人类灵魂的彻底堕落!
格雷诺耶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最终丧生于人类表面上是对香味的贪婪,其实是人类对他人丧心病狂的掠夺中。格雷诺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确用他的香水征服了臭熏熏的人类,但同时,他也被臭熏熏的人类毁灭了。帕·聚斯金德通过小说将一个吃人的充满恶臭的“文明”世界展示给读者。这是小说的思想意义所在。 小说给我在艺术上的启发是:无论作者用什么样的创作手法完成他的作品,人物的塑造、故事的编排、语言的技巧以及通过这些达到的思想深度,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这个派还是那个派,离开了这些,创作手法本身只会沦为花拳绣腿。可见,无论哪种创作手法,只要作者运用好了,就能创作出佳作。
梁蓉(十步芳草)
20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