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抛开跑步的目的和技术来单纯谈论跑步的步频是错误的。从讨论跑步步频问题的角度来划分跑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竞技为目的的竞速跑,第二类是以健身为目的健康跑。
不管那类跑步,步频可以划分为适宜的范围和适合跑者自身的步频,从这一点可以说明步频不是越高越好或者越低越好。
对于竞速跑者选择步频一定是同等能量输出的情况下达到较好或者最好的速度和耐力效果,而对于跑者而言当能力提升或竞技状态出色时,其跑步过程中的步频自然而然的就提升了,而跑步的步频只是日常跑步技术训练中的一个技术环节,其能够明确的只是一个范围。我们举一个例子:对于一个成熟的跑者在一个明确的配速下,其最合理的步频只有一个,这个步频可以保证跑者达到最佳的跑步效果,在配速提高时,步频和步幅相应提高,反之亦然。而对于不同的跑者在相同的配速下跑步,步频是不同的,这都是适应自身条件的结果。
对于健康类跑者而言,非常现实的情况是跑着之间差异性非常大,不论是身高体重,还是年龄以及健康状况都是如此,如果冒然将跑步步频限定在一定范围,显然是不科学的。即使我们要提供一个较为合适的范围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提出选择步频的理由和原则。对于健康跑者而言,由于自身条件的差异和没有专业指导下的训练,这就更加要求我们提供更为科学的思路。健康跑最重要的技术环节是在特定配速下,如何降低跑步运动中脚掌落地后形成的对身体的冲击力,以使得跑步更为轻松和减少身体伤害。在这里还是要明确,在特定配速下,高步频和低步频都是不利于降低冲击力的。所以步频的选择取决于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跑步技术的掌握,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步频。对于选择健身的跑者而言,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牺牲配速提高步频的方式来降低受伤的概率,当然只是适当牺牲。所以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健康慢跑的步频应当在150至200之间,而主要区域在160至190之间。对于一时不能达到这一范围的健身运动者,可以在步频100至150之间选择快走或慢跑锻炼,再观察身体改善效果后做出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