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专家和网红动不动讲境界,讲这个人厉害,那个人不行。给人的印象是谁讲境界谁就境界高了。见过牛人,做过牛事,或者读过牛书,听过牛故事,一旦这样讲起话来就会听着云集,好像讲的人和听的人都高人一等。
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确实需要悟性,但要谈起那虚无缥缈的境界,怎么都觉得没有太多的高低之分,还不如说谁脑子好使来的实在。聪明人不一定是好人,高官富商更不能用社会的通用标准来论好坏,更不能随便再扣上一顶花红柳绿境界的帽子。
揭开境界神秘的外衣,看看它是个什么鬼。其实说明白一点就是:见过的,喜欢的,下手快。所谓见过的,就是见识加悟性,没有悟性见过和没有见过差不多,悟性高了没有见过和见过差不多,悟性再高见过和没有见过都是一样的,却不是生来如此的。一个皇子,出生在皇宫里,做了太子,然后当了皇帝,一生没有几次走出皇宫。一个山村出生的穷孩子,继承祖业,当了农民,一辈子不曾走出大山。对比一下,非要分出高低吗?这个恐怕连悟性都不用比较。
喜欢的就是趋向,就是所谓价值观,你要是非要配上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可以。喜欢不喜欢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出生、性别、性格、经历、职业等等。有些人闲来无事,也把人做的或者喜欢的东西和事情分成了高雅和低俗,其实也没有必要。你赋诗作画,他种地做工,你能说你高雅他低俗吗?有的是分工和好恶,并没有严格的高低贵贱之分。喜欢的不同就会造就目标的差异。
下手快就是高效的行动力,就是要做到思路敏捷,行动迅速果敢。每件事都能做到利害的精确计算,然后趋利避害果断出击。直击事物本质,明确厉害关系,眼前兼顾长远,多谋善断。
任何境界无不是权衡利害的结果,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基于自己价值取向的结果的好坏。
也许我不是否定境界存在高低之分,只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去区分和界定罢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