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非“墨菲定律”毫无意义谈为人处事
(2023-04-14 11:01:32)
标签:
文化教育 |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
我们细细考虑,发现“墨菲定律”不过是“杞人忧天”,只是象墨菲定律这种似是而非的东西被肯定下来成为世纪大发现,而杞人忧天这种似非而是的东西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我们先看看担心的事就会发生的逻辑脉络,我们担心一件不好的事会发生,单纯从概率上讲,发生这件事情的概率就非常高,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概率。有些我们担心的事情是百分之百要发生,这和我们的担心不担心和事情发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和影响。另外的一种情况是本身这件事的发生概率很高,越是这样就越加剧我们的担心和紧张,而担心和紧张之后的行为进一步提升了事情发生的概率,使之趋向于必然发生,但谁说没有意外的惊喜呢?范进中举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我们下面举一些例子:
第一个例子,地球毁灭,在墨菲定律里,这种事情就是小概率时间,几乎不可能,但是把地球的毁灭放在整个宇宙的时间长河中,那就是百分之百要发生的事情,你会笑话现在谈论地球毁灭的这种杞人忧天的科学家吗?显然不会,因为我们正逐渐接受这一观点。
第二个例子,这个例子也许略显伤感,比如我们担心自己的老人会生病,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老人生病已经非常正常了,再有一些增加老人负担的事情发生,生病的概率就更高了,这可能也是我们担心的原因。我们总是会担心自己的老人会离世,这种事概率是多少不言而喻了。所以担心的事情常常发生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第三个例子,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去竞争几个岗位,除去不抱任何希望的人,剩下的几乎都是担心心想事成的人,你担心没有被录取,最终事实印证了你的担心,这不正常吗?我们担心的理由很多,一是我们没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二是我们没有过硬的人脉关系,三是我们不善于和人沟通交流,第四第四我们最担心的是最终录取的人事前已经内定了,这种考试和面试只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这种几乎百分之百概率或者百分之百要发生的事情跟你担心有关系吗?
第四个例子,我们举一个高考的例子,想当年,高考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担心落榜最后落榜本就正常,这里面有两种情况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是平时学习成绩好不等于能考出好成绩,这是因为,平时的考试内容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是自己的老师教学,自己的老师组织考试,而高考是我们不熟悉的老师专家出题,而出题的范围往往超出我们学习的范围。二是学习成绩特别出色的和感觉自己希望不大的学生考试时不太担心考不上,压力小,反而能正常发挥或超水平发挥,那些担心自己考不上的学生因为心里压力过大,发挥失常概率就大些,本来正常发挥概率在50左右,发挥失常那落选就自然而然了。你再看看现在的高考还有那个学生担心考不上,即使考不上有怎样?只是我们开始担心的是考不上心仪的好学校了。
还有一些事情,我们原来是不好解释的,现在好了有了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压垮墨菲定律这匹巨无霸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墨菲定律该洗洗睡了。现在看来外国人做事认真,但是脑子比较直,没有太多的回路。想想也是,中国人都没有整明白的事,外国人怎么就整明白了,莫非墨菲也不行。
那正确的对待和处理事情的态度是什么呢?如果是期盼的好事,我们就去努力实现。如果是不想发生的坏事,我们就积极采取措施去防范它,并做好它发生之后的准备。事情一旦发生,不管好事坏事我们都要相对坦然面对,该高兴高兴,该伤感的伤感,之后我们重新起航。
只要你愿意,墨菲定律和杞人忧天应该换个位置。
再见了墨菲,再见了墨菲定律!不管你以前如何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一粒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