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璀璨的你》:品味独孤若男的自言自语

标签:
杨峰的博客 |
分类: 影视杂谈 |
电视剧《遇见璀璨的你》,主要讲述了在爱情上留下心理阴影的两个人,逐步打开心扉,最终走到一起的故事。
独孤若男(陈乔恩饰)是位演艺经纪人,她倾尽全力将男友带红,却遭到抛弃,留下惨痛教训,心理难以恢复正常。
季默(金瀚饰)是个时尚企业的老总,被热恋中的女友不由分说的分手,留下情感创伤,难以自愈。
两人后来经过相识、交往,产生好感,共同克服心理障碍,最终获得幸福。
整部剧跟下来,演艺圈和时尚界的爱恋故事已不新鲜,倒是女主角独孤若男在剧中的一些自言自语,觉得还有点意思,试着写写。
01
此剧的前半部分,独孤若男时常自言自语,一般都在与季默对话结束、独自一人时脱口而出。其语速较快,内容与前面相左,形成一种语言和态度反差,引发笑点。
比如季默在独孤若男酒后失态说了她几句,季默离开后,独孤若男说:
“莫名其妙,有毛病,学心理学的,情商还这么低,我的问题都没解决,浪费我的时间!”
当面不好说的话,别人走了再说,找到一个情绪出口,求得心理平衡。
又如独孤若男推说自己有些累了,想早点休息,让季默离开。待季默刚刚走出门,独孤若男关门后的那一刻,就同时说了一句:
“叫你走,你就走,连女人要哄哄都不知道,是不是傻?傻!”
快速说出这段话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嗔怪的神情,与之前的表现立马掉了个儿,看着有趣。
02
独孤若男的自言自语有多种表现形式,有自问自答、自我感叹、自我调侃、自我安慰、自我鼓励等等,反映了剧中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各种心态。
自问自答常常是在内心矛盾纠结时,提出问题,试着解答,重点在于理清纷繁思绪。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提问与回答,本身就是一种思考的方式。
自我感叹无需回答,多是一种情绪的外泄。有些事情,说出来比憋在心里好,可减轻心理负担,让人舒坦一些。
自我调侃最有趣。对别人的批评指责,人的本能是抵触的,内心总会找些理由来反驳,试图达到自洽。自己说自己,大脑中的左右都是自己,没有外人参与,也就不存在排挤,反而可以说得过火一些,形成一种幽默大度的效果。
自我安慰和鼓励,是自己劝慰自己,自己给自己加油,以应对眼下的困难和问题,或找个台阶下,或坚定信心,继续朝目标努力。
03
自言自语与其它语言相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自言自语一般都是出自内心真实的想法。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人们说话总是要注意场合。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要直说,哪些话要委婉,都要过过脑子。
自言自语不同。没有人听见,没有什么顾虑,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是一种情绪和想法的自然流露。观众听到了,知道了人物的真实想法,与之前的话语进行比较后,进一步了解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与旁白相比,自言自语更能直接反映出人物的心情。
电视剧有时候采用旁白方式来说明人物内心处境,或兴奋,或忧伤,或畅快,或纠结。这是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带有理性色彩。
评说别人毕竟是一种外在的东西,是从观察中得出的一种描述或判断。与自言自语不同,前者由外而内,毕竟隔了一层;后者由内而外,显得更为直接。
与表演相比,自言自语的难度相对容易一些。
表演是一种综合反映,由表情、神态、语言、动作等多种因素构成。人的心理反应比较复杂,充分表现出来并被观众理解有相当难度。这与演员的训练、经验、素养等密切相关。
自言自语的难度相对简单一些。说出来就行了,如果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配合适当,效果就达到了。
在观众方面,自言自语更便于接受。
看剧的观众各有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因素都可构成接受程度的差异。对于剧中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靠揣摩、猜测来判断,费心费力,还不一定准确。不少人看剧是为了消遣娱乐,图个轻松,剧中人物的自言自语,来得直接容易,更便于观众理解,无需花费太多精力。
自言自语本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剧中其他人物听不到,可观众能听到,也许就是说给观众听的。
04
独孤若男的自言自语多在剧中的上半部分出现,也许与她身心孤独有关,需要自说自话。下半部分与季默关系稳定后,很少见她自言自语了,或许她心里的想法已经找到了一个适当出口,或者心理已经平衡了许多,无需再自说自话了。
独孤是一种少见的姓氏,孤独是一种常见的境况。
当无人诉说时,自言自语可以是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