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基本法》剧评:家长莫做子女成才的负担

标签:
杨峰博客 |
分类: 影视杂谈 |
电视剧《天才基本法》是一部穿越剧。
与以前看过的穿越剧相比,虽说还是从当下回到以往的某个时段,但它采用了“平行世界”的概念,即草莓(现实)世界和芝士(虚拟)世界并行。在现实世界里遇到困难,穿越到虚拟世界去寻求解决途径,最终回到现实世界。
剧中男女主角的两次穿越,其目的都是为了父母。
一次是林朝夕(张子枫饰)的父亲林兆生(雷佳音饰)受伤后昏迷不醒,一次是裴之(张新成饰)的父亲车祸去世后,母亲心态改变。
为父母解困,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爱,也是对父母的一种感恩。
穿越到虚拟世界的时段,一次是小学五年级,一次是高中三年级,实际反映的内容是子女的教育和成才,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及方法。
父母怎样对待子女成才呢?《天才基本法》给出了两个不同的父母形象。
林父原本有数学天赋,大学毕业前夕因涉嫌论文抄袭被学校开除。未婚妻前去看望他时早产,大出血死亡。
天才往往多难,好处不会全给一个人。
林父一人将女儿带大,同时继续研究数学,独自坚持了二十多年。
家长的行为,常常是子女模仿的对象。子女的兴趣爱好,很多也来自父母。
林父鼓励女儿爱好数学。在平行世界的另一边,他还陪伴女儿参加小学生奥数夏令营,鼓励和辅导女儿及小组同学,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省级参赛资格。
学校和老师深知社会资源有限,考试竞争相对公平,导致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家长的心态则相对复杂一些。
林父以女儿的选择为主。小学时女儿爱好数学,他支持;中学时女儿兴趣改变,他理解;大学时女儿读哲学,他没说什么;女儿报考硕士研究生时,又恢复了对数学的热爱,他仍然支持。
兴趣是学习的自我驱动力。兴趣加勤奋,再坚持不懈,如果还有些天赋,就可能成为天才。
林父对女儿的支持和理解,看似有些随意,却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种不可或缺的对冲。保留和维护女儿对事物的好奇心,鼓励她在学习和钻研中获得乐趣,提供适合她成长成才的家庭环境,无疑是一种难得的家长境界。
长大后的女儿,在穿越两个世界的过程中,查清了父亲当年的冤屈,学校为其正名,让病中的父亲得到极大安慰。
裴之的母亲(刘琳饰)对待儿子则是另外一种状态。
裴之从小就在数学上表现出天赋,这得益于他爷爷的遗传。但爷爷因酷爱数学而得了精神疾病。裴母担心儿子也像爷爷那样,坚决反对裴之钻研数学。尤其是裴父因公殉职后,裴母更是紧盯住儿子不放。
选择总会有些理由。是否正确,还得在实践中验证。
在现实世界里,裴之是一名武馆教练。在虚拟世界中,他是公认的数学天才。
他和林朝夕穿越到虚拟世界,是想让父亲躲过那次死亡。他俩建立了一种数学模型,找到了那个出事地点和时间段,让他父亲成功避开了车祸。
现实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可能在虚拟世界中解决。不管是事后诸葛亮,还是时间穿梭,某种假设或者想象,只要能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它就有了存在的价值。
裴母的禁令没能阻止儿子的兴趣。裴之表面上没有钻研数学,暗地里却一直没有放弃。
阻挡的力量同时具有反作用。限制的结果,可能产生执着的对立。
父母仅以爱护的名义来限制子女的爱好是行不通的。以身体为由有些道理,但以此埋没了天才,着实有些可惜了。
好在长大后的裴之能考虑到母亲的担心,多次与她沟通,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又让她在情感需求上分散了一些注意力,为后来他帮助林父完成数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天才人间少有。
天赋之外,普通人成才的方法并不少。
剧中给出的基本法则,涉及到兴趣爱好、理想选择、坚持追求、协作精神等等。
作为父母,想让子女成才的方法也有很多。如培养子女爱好,尊重子女选择,支持子女追求,不要过分迎合应试教育选拔方式,不以关爱子女之名横加干涉,不要成为子女成才的负担等。
不管怎样,人间遗憾还是很多。
剧中可以采用穿越的方法,到平行世界里查找问题原因,寻求解决方法,甚至觉得在那个世界里能过得更好,想留在那里。
现实世界中,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普通生活,想象一下可以,逃避一时也行,但最终还是得直面人生,直面生活,无论子女,还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