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汪光房的柔性

(2011-06-10 22:06:21)
标签:

熊万里

汪光房

诗歌

分类: 文坛边鼓

http://s3/middle/3d547dabga55c5e8f97b2&690

 

上世纪80年代,汪光房办了叶笛诗社。我正在读高中,开始读他办的油印刊物和他的诗。那时,连最原始的打字机也未普及,全国各地文学社的刊物都在用蜡纸刻写、推印。汪光房办的刊物,排版细腻,而且套色印刷,也就是要推印两遍,这得多大的耐心与爱心?从他手里拿出来的油印刊物像工艺品,和他写的诗一样,小巧精致。后来,他从学校调到县报社、县文联,长期从事创作与编辑工作。无论编报纸,还是杂志,总追求完美,亲自排版,版面整洁,严丝无缝,连文末的空白也要点缀上小花小图。

我认为,写作好比绣花。一针一脚,一丝不苟,甚至认真到不肯留白的诗人,必定是生活严谨、不解风情的。

汪光房生活严谨,严谨到拘谨的地步。他与世无争,和人交往总是慈悲为怀,无论面对恶人善人从不大喜大怒。愤怒出诗人。但是,打死他也不可能怒发冲冠。这并不影响他成为诗人,他可以成为写风花雪月为主的鸳鸯蝴蝶派诗人。

他不解风情到什么地步呢?如果说他一点儿也不解风情,不可能在100多家中外报刊发表300多首诗歌,其中绝大部分是爱情诗。而且他有过公开的幸福的爱情经历,坊间还有关于他的风言风语的爱情传说。如果说他是情场老手,又显然抬高了他的爱情魅力。至今独身的汪光房,好像只能在诗里进行一次次成功的谈情说爱。准确地说,即使在诗歌里谈情说爱也有些“残缺美”,比如“原谅我的痴情和冒昧吧/别把这只小羊从你身边赶跑”、“我真的不敢把你打扰/可这事我自己也决定不了”、“思念日渐消瘦/瘦成琴上的丝丝琴弦” (“琴上”可以改为“手上”)。他多愁而善感,温柔而脆弱。

《我给青春一个吻》是汪光房唯一一本正式出版的诗集,继承了他一贯的审美倾向,历时数年,反复筛选作品、设计版面,唯美,精雕细刻。借助于现代发达的印刷技术,他将自己细腻的风格发挥到极致。诗集从封面到内芯全部彩色印刷。每页都有淡雅、明丽的色彩。每页都有经过模糊处理的卡通图画,显得烟雨朦胧,平添几分诗情画意。封面有两行文字:“献给青少年朋友的特别礼物”、“浪漫抒情诗人汪光房作品精选”。论装帧,这本薄薄的诗集,应该是受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欢迎的。

选在诗集的第一首《你的睫毛》应该算汪光房的代表作:“你的睫毛是两束青草/我的目光在上面偷偷地咬/尽管没有啃下什么/却能把我饥饿的心喂饱//如果你发现/请不要害羞不要气恼/原谅我的痴情和冒昧吧/别把这只小羊从你身边赶跑”。据说,这首诗被一名学生抄在黑板报上,黑板下面还有空行,有学生嫌诗人没有男子汉气概,就加上一句“赶跑了算球了”。正是这首诗,使汪光房获得了“睫毛诗人”的称号。由这首短短八行的代表作,即可见汪光房的柔性。

碰到我这个挑剔的读者,免不了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这本诗集。我喜欢读那种具备洞察深度、思想高度、表达难度的文学作品。汪光房的诗显然不在此列。我曾经与他讨论过。他的理想鲜明而朴实,希望自己的诗歌能进青少年的摘抄本,能上黑板报,能谱成歌曲传唱。诗集名《我给青春一个吻》就是他写的一首歌词名,曾获全国词曲大赛奖。一叶而知秋,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这本诗集里的作品基本上都是青春的“浅吟低唱”。

汪光房的诗歌,大多数属于轻松的“浅阅读”。我可以从诗行里看见诗人流淌的真情,但很难发现并分享到诗人出众的才情。《你的睫毛》从一个别致的路径,由一连串巧妙的隐喻,自然流畅地倾述了诗人独有的爱情感悟,这恐怕是该诗广为流传的原因。其他诗作,则显得平庸,主要体现在思想直白,语境寡淡,比喻陈旧,主题俗套,细节模糊。收入本书中的68首诗,像《你的睫毛》这样,用区别于大众的眼睛来观察,写出新颖感觉的寥寥无几。《你的睫毛》从睫毛这一细节入手,其它诗歌则大多是云啊、雨啊、春啊、爱啊,因描写对象过于空泛而失去感染力。从诗歌的形式上看,大多数停留在模式老旧的几段简单排比上,这应该是初学作文的学生采用的捷径。具体到语言,“春光擦亮处处鸟啼”,“春风吻着蝴蝶的翅膀”,“擦”、“吻”也许是诗人的得意之笔,在我读来却显生硬。类似的诗句比比皆是,与《你的睫毛》的舒畅相比,雕琢的痕迹过于明显,有“流”与“挤”的区别。

从作品中读到一个诗人在精神世界上下求索的痕迹,这显然是苛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种风格。风花雪月、莺歌小唱,也是一种风格。但读者有权要求读到属于诗人自己的心路历程。爱情,可以写,但应该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而不是毫无个性地翻书、抓头皮,浅尝辄止,甚至为赋新词强说愁。没有找到新的角度,不能写出新的感受,人云亦云地歌唱,那是泛大众的情感,而不是诗。或者说,只是以诗的形式,毫无价值地复述了浅显的大众化感受,如果语言再不“出彩”,绝不是好诗。与分行的短信段子相似的诗歌,不可能是好诗。诗人可能异常虔诚地努力了,但效果只能如此,属另一种“苦吟派”。

我在以一种苛刻的眼光评论。现实生活中,汪光房的诗大受欢迎。他的诗有不少优点,有旋律,节奏感强,易于朗诵、传唱。我曾经和他到一些学校演讲,他一开口教室里便热闹起来,掌声经久不息。酒桌上,他的诗朗诵也是保留的经典节目,常常有痴情的美女找服务员借了纸笔当场记录。

我说过汪光房是“最后一个好人”,几十年以来,一直尊称他为“汪老师”。但在文学探讨上,我从不客气,这是对文学的尊重,也是对作为诗人的汪光房的尊重。也只有他能够对我说:“欢迎批评。向我开炮!”

我不认为汪光房写诗“定型”了。我相信他有“个性”的潜力,有“创意”的后劲。如果他真“定型”了,那一定是被好好先生们灌多了迷昏汤。此外,我认为汪光房过于在乎作品的发表。在当编辑时,他经常要求作者列出发表过作品的报刊。在这本诗集后面,也附有长长的发表过他作品的报刊目录。能够发表作品并不一定代表实际写作水平。能在诗集里选上自己认为满意的,却没有报刊发表过的作品,这也是一种个性、一种自信。做人需谨慎,为文要放荡。希望汪光房在写诗的时候,能抛弃拘谨的性格,能出其不意地写一些出彩的“病句”来。也许,再过10年,再读汪光房的诗歌,会眼前一亮。

                                                                    2011年6月7日夜

 

(《我给青春一个吻》,汪光房著,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系襄阳市2011年度重点文艺作品出版项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