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2022-06-03 06:52:57)
标签:

旅游

游记

杂谈

分类: 原创游记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天平山为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木渎景区主景点之一,位于苏州城西约14公里,海拔221米,山势高峻,因山顶正平故名。这里自然风光旖旎,景色宜人,自唐代以来,就已成为旅游胜地,有“吴中第一山”、“江南胜景”之美誉。景区内“青泉、奇石、红枫”天平三绝,吸引着无数历史名人、文人墨客。不仅白居易、范仲淹、唐伯虎、康熙、乾隆皇帝等历史名人在天平山留下了许多的遗迹和传说。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在这众多的历史名人中,范仲淹更是与天平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苏州是桑梓之地。这座天平山正门是1998年8月新落成的,门楣上的“天平胜迹”四个大字是范仲淹第二十八世孙,原人民日报社总编范敬宜的手书。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平坦宽阔的石板道,直至“先忧后乐”石坊。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石板道右侧有蜿蜒曲折的木栈道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天平圣迹”,清朝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当年曾到过天平山。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这座牌坊就是苏州人民于范仲淹千年诞辰之际(公元1989年)而重新修复的;原来的牌坊位于苏州灵芝坊范庄前,是人们为纪念范仲淹创办义庄而兴建,可惜已毁于浩劫。这座三间四柱阁楼式石牌坊高7.73米,宽7.2米,构筑牌坊的石料取自天平山附近的金山。金山花岗岩石是国内优质的建筑装饰材料。这精雕细刻在坚硬的金山花岗岩石牌坊横梁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名言。《岳阳楼记》名扬天下,千年传颂,其“先忧后乐”思想至今仍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忠烈庙。“忠烈”二字是宋徽宗赵佶所赐。范仲淹“忠于朝廷,烈显于西土”,对保卫祖国边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率其长子范纯卫戍边疆,抵御西夏入侵。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范仲淹二十六岁开始为仕,官至参知政事,即一品副宰相。公元1043年任参知政事时,范仲淹曾主持了一次以整顿吏治为核心,以富国强民为目的的庆历改革。因为改革直接触动了一大批权贵的势力,所以他主张的改革没有成功,虽然“庆历新政”没有成功,但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后人称他为“改革的先驱”、“一世之师”。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现忠烈庙为1982年重修。依次是忧乐坊、庙前石桥、水池、仪门、东、西碑亭、正殿、庭院和第二进的三太师祠是1996年重建的。忠烈庙兼为范仲淹纪念馆。

享殿面阔三间 13.4米,进深十檩10米,硬山顶,环列方石柱。明间四根金柱下的麒麟、狻猊等神兽纹石雕方柱础颇精,为南宋遗物。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三太师祠。三太师,是指范仲淹的三位祖先。他们分别是曾祖范梦龄、祖父范赞时、父亲范墉。这三位都曾在江南一带为官,去世后均葬在天平山,因而天平山也称范坟山。但是范仲淹本人的坟墓并非在天平山,而是在河南洛阳伊川万安山麓。墙上悬挂的是范氏家族谱。可以看到范仲淹是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裔,他的高祖范隋为避战乱从陕西迁居苏州,去世后葬在天平山。现在天平山还保存着他的坟墓。史书上记载,楚王项羽身边的谋士范增,越国大夫范蠡也都与范仲淹同归一宗。范仲淹的后代现在遍及海内外。1989年范仲淹千岁之时,其台湾后裔范增平先生曾率团返乡祭祖。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碑廊。建成于1997年,廊中碑文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是皇帝的诏书,二是范仲淹的家忆,三是关于兴学的文章,四是义庄规矩。义庄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福利机构。范仲淹在晚年,曾用自己一生节约下来的俸禄创办了范氏义庄,来救济穷人。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万笏朝天图》按照原画的尺寸用漆雕的形式再现。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万笏朝天图》,是国宝级的清代名画,现藏天津博物馆。这是一幅长达17米、高0.56米的绢地金碧人物山水长卷,详细描绘了乾隆南巡时,苏州居民万人空巷,夹道迎接乾隆皇帝的热烈场面。笏者,朝见皇帝时君臣所持记事之板也。该画是范仲淹裔孙范瑶聘请名画师所绘,以苏州城西25里的天平山为中心,用写实的手法,描摹迎接圣驾的盛大场景,其中带有山川楼阁、风土人情,所以也被称为“江南风情长卷”。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范文正公祠西侧是一处环境幽静的院落。院内四合院式的平房是“范仲淹纪念馆”。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一)
正房堂上供奉范仲淹青铜坐像。梁上高悬“第一流人物”匾额,这是宋代大儒朱熹对范仲淹的评价。范仲淹的威德绝识被公认为“当时诸公间第一品人”、“天下想望其风采”或“以不同贬为耻”、“以不获登门为耻”。王安石尊他为“一世之师”,苏轼赞他为“人杰”,黄庭坚称其为“当代第一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