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二)

(2022-06-03 06:53:25)
标签:

旅游

游记

杂谈

分类: 原创游记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二)
枫林掩映之中的这座亭子叫御碑亭,为乾隆游山时所建。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二)

“枫染山醉”,范曾题。

中国著名的赏枫圣地有四处,分别是: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湖南岳麓山,还有一处就是苏州天平山。而天平山的红枫和其他三处的枫景有所差别,一是天平山的枫树品种是三角枫,枫叶的变红过程是渐变的;二是这些枫香树由于树龄不同,地势不同,又因山体阻挡,所接受的寒气不一样,所以叶子的色彩变化有先有后,有深有浅,呈现出嫩黄、橙红、赭红、血牙红、深红等自然景观,似如鲜花争艳。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二)
御碑亭位于天平山枫林南侧,又名御书亭。亭始建于唐代,其间正值白居易出游归山隐居,便命名长生亭,后设乾隆御书碑刻而更名御碑亭。亭双层八角重檐,楠木结构,飞檐高翘,十分精雅。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二)
南北两面均有石级以上下,在正南5级石阶正中,有一方精细浮雕案板,两条盘龙,绕珠起舞,四周祥云环绕,构成一个正圆形图案。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二)
御碑通高 2.96米,宽0.96米。碑基、碑身、碑帽齐全,碑基正面浮雕“双狮滚球图”,反面浮雕“鹤鹿松竹图”,约高2尺,碑身正反面均刻“二龙戏珠图”,中刻“宸翰”两字,“云龙”花边作框,线条流畅,龙须龙鳞刻划细腻,碑身四周分刻着乾隆四次临幸时所作的四首五言诗。诗的内容主要是范仲淹的一些赞扬褒奖之词。其中一首写道:“文正本苏人,故山祠宇新,千秋传树业,一节美敦伦,魏国真知已,夷维转后尘,天平森万笏,正危立朝身”,落款为“乾隆辛未御题”。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二)
天平山三绝之一的红枫林。“天平红枫甲天下”,天平山是与北京香山、南京西霞山、湖南长沙岳麓山齐名的四大赏枫胜地。天平山的红枫,学名枫香,叶呈三角状,植株较其它几处高大。这片枫林的幼苗,是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带回的(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他把380余株枫香幼苗植于山前,现已历经近四百余年的风雨。那一株株枫香粗壮挺拔,主干高达10层楼房,要两三人才能合抱。
这一棵棵饱经沧桑的枫香树,无不呈斑驳老态。有的根部盘突,树干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树瘤”;有的枝干四展,构成幅幅图画。这些看似老态龙钟的古枫香树,却都是生机勃勃的。初春,生发出许多新枝,夏时,枝叶繁茂如盖。近些年来,天平山风景管理处又栽种了2000多棵“接班枫”,与古枫林形成一片,时至深秋,交相辉映,景致更为壮观。这些枫香树,由于树龄不同,地势不同,长势有强有弱,又受山体阻挡,所接受的寒气不一样,其叶的色彩变化有先有后,有深有浅,甚至出现绿丛中一株红。更有趣的是:在一棵树的大小枝叶上呈现出嫩黄、橙红、赭红、血牙红、深红等自然景观,似如鲜花争艳,为树冠之花,人称“五彩枫”。
枫红时节,天平山麓红霞缠绕、丹枫烂漫。慕名前来天平观枫赏景的游人如云。因而有诗形容“丹枫烂漫景装成,要与春花斗眼明。虎阜横塘景萧瑟,游人多半在天平”。秋到江南何处去,天平观枫最佳游。秋季来天平山观赏红枫更令人陶醉。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二)

范仲淹像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二)
十景塘。明末范允临开凿,有凌波曲桥,名宛转桥。此处山水相映,引发睿思。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二)

山脚下的这片建筑就是天平山庄,为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所建。天平山庄背依天平山,面临十景塘,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全部建筑自东向西主要有咒钵庵、来燕榭、范参义公祠、高义园、白云古刹五区组成。既是一个整体,又是各自相对独立。各部分均用廊庑相连,迂回曲折,高低错落,忽明忽暗,使游人如入迷津之感。所以,天平山景区亦很具苏州园林之特色。这儿山、水、房、树,相映成趣;赤、橙、黄、绿交错生辉,环境清幽,景色秀丽而开阔。因而古人形容为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二)

范氏祖茔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为范仲淹高祖范隋墓园。此处苍鹰盘旋,幽谷松啸,为聆听松涛之佳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