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游记(3):城市公园与国庆活动

标签:
新加坡城市公园国家博物馆国庆日 |
分类: 国外游记 |
新加坡之旅第四天游玩公园和博物馆,体验城市生活。
一、福康宁公园

福康宁公园坐落在新加坡的中心地带,被赞誉为“新加坡绿肺”。这是新加坡一座重要的历史地标,它最早称为“Bukit
Larangan”(马来语“禁山”之意)。如今,这片占地
18公顷的公园布满了各种迷人亮点:历史爱好者所青睐的古迹文物,举办露天音乐会的广阔草坪,以及让自然爱好者痴迷的葱郁青绿。

福康宁公园是一座超过60米高的小山,1819年,新加坡开埠者斯坦福·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在新加坡河口登陆后,便看上这座可以俯视新加坡河口的小山,并在山顶建总督府。1823年,他也选择在此处兴建住所。

两位重要的人物铜像:1822年,斯丹福·莱佛士爵士(1781 –
1826)在新加坡福康宁的政府山上建立了第一个新加坡“植物学实验园”。丹麦植物学家和外科医生纳萨尼尔·瓦立池(1786 –
1854),1822年,他受好友斯坦福·莱佛士嘱咐,到新加坡为当地设计植物园。
福康宁公园太大了而且古迹众多(福康宁山顶上有历经数百年承载着不同历史使命的古迹)。
二、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正面是一座标志性的19世纪建筑,由殖民地工程师亨利·爱德华·麦卡勒姆于1882年设计,建筑采用新帕拉第奥式的·欧洲建筑风格,其特点是外观高度对称,窗户上方有山墙。(现正在维修,图片取自网络。)

1楼的常设展是新加坡历史馆,分为四个部分:新加坡拉(1299–1818)、英国直辖殖民地(1819–1941)、日本占领(1942–1945)和今日新加坡(1945年至今),展示了新加坡7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
图为“新加坡石材”,10至14世纪的砂岩,新加坡最早的刻字文物。这是新加坡石唯一已知的残片,它曾位于新加坡河的河口。
图为“银饰玻璃”, 这件物品是送给新加坡第一位英国居民威廉·法夸尔的。这是他于 1823
年离开新加坡时华人社区送的临别礼物。

第四部分 今日新加坡(1945年至今):通过独立初期的古董和媒体,了解新加坡发展成为今天这个国家的关键发展。
三、碧山宏茂桥公园

碧山宏茂桥公园是新加坡最受欢迎的中心地带公园之一。建于1988年的公园最初是为了在碧山居住新区与宏茂桥区之间形成绿色缓冲带,并提供一定的休闲娱乐空间。然而,排水管道犹如一条粗线,将公园明显的分割开来。

郁郁葱葱、蜿蜒曲折的加冷河穿过公园,曾经是一条混凝土运河,仅流经公园的南部边缘。根据“活跃、美丽、洁净水域”计划,公共事业局 (PUB) 拆除了这条运河,改造后的加冷河河道蜿蜒曲折、宽窄不一,如同自然河流般拥有着多样化的流动形式与流速,塑造出极为宝贵、自然而又多元化的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碧山宏茂桥公园的净化生境,人们采用天然、无化学方法处理碧山宏茂桥公园的河水和池塘水。它由一系列经过特殊设计的湿地单元组成,其中包含营养贫乏的基质,以其天然净水性能而闻名的植物生长在湿地单元上。这些植物有助于过滤污染物并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以保持水质,让所有公园游客都能享受。

碧山宏茂桥公园是“海绵城市”、“生态修复”相关的设计实践的经典案例之一,是生态环境改造的典范。
四、国庆活动
前一篇:狮城游记(2):市政区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