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亲水步道(12)——半马苏河公园段

标签:
上海普陀苏州河苏州河亲水步道半马苏河公园 |
分类: 苏河两岸 |

苏州河北岸的1号公园、2号公园、3号公园东起大渡河路西至丹巴路,公园融合工业文明、游船码头、运动健身、儿童游乐、自然生态等多种元素,集漫步、跑步、骑行等复合功能于一体,成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体现。我们从光复西路/枣阳路口出发,由东向西,终点光复西路/丹巴路。

半马苏河公园(1号公园)位于大渡河路、古北路桥东南角,公园原为上海火柴厂旧址,2008年结合苏州河治理、长风生态商务区开发,将上海火柴厂搬迁,建成绿地。2020年结合苏州河沿河步道贯通建设,公园进行了调整改造。
对岸的虹桥河滨公园,原址为国棉二十一厂西部厂区及少数其他单位和居民住宅。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位于光复西路2500号,总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莫奈的传世名作《桥》,建筑形体模拟一座彩虹桥,通过底层起拱,贯通南北两个公园的景观,也寓意为人类的童年与成熟未来架起桥梁。长风馆建筑面朝人工湖,北面与长风公园相望,东南面为苏州河绿地围绕,整体建筑造型采用透明的拱形结构体,巧妙融合文化建筑与公园绿地两大元素。

保留的上海火柴厂锯齿形厂房,忠实的体现了场地的工业遗址文化。上海火柴厂建于1923年,原名燧生火柴厂,上海解放前先后多次在日商、美商、瑞(士)商之间转手经营,是当时中国最早完全由机器生产的火柴厂。正是在外商火柴托拉斯(企业)强力的打压下,中国著名实业家刘鸿生联手多家华资火柴公司,做强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火柴大王”。在这里留下了火柴工业,尤其是中国民族火柴的演化轨迹和历史记忆,

沿着岸边继续向前,前方是古北路桥,古北路桥。是目前苏州河上跨度最大的桥梁之一。1985年建成了一条钢筋混凝土一跨式钢梁的人行桥,取名“大渡河路桥”。2007年改建成为车行桥,两侧建行人、非机动车通行道。主跨为70米。更名为“古北路桥”
绿地建设中保留了原上海试剂总厂62米高的巨型烟囱,这根烟囱是长风工业区的转型改造中,唯一保留下来的老烟囱,见证了百年苏河的历史变迁,2015年被公布为普陀区文物保护点。
继续向终点前进。
绿地中的无名雕塑。
遗留的墩桩。

前面就是泸定路桥,泸定路桥,又称“威宁路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结构。两侧设非机动车道,与人行梯道和无障碍轮椅坡道相连接。于2010年2月建成通车,主跨57米。桥侧路灯造型轻盈,具有时代气息,有一气呵成的视觉效果,舒展而流畅。
再向前就是苏州河游船的丹巴路码头。
展示馆旁的沙坑广场。
我们的终点真北路桥、中环立交桥到了。
真北路桥(图片中较低的桥)始建于1932年的木结构桥梁,1964年重建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因近北新泾镇,故又名“北新泾桥”。1992年桥梁随真北路一起改造。2000年为配合上海中环高架路建设,真北路桥再次进行了系统性改造。
2000年上海进行交通中环线的建设,在改造真北路桥的同时,又在左右其两旁,各建了一座立交桥(中环真北路南向北桥和中环真北路北向南桥)。形成了两座中环立交桥与中间的真北路桥,三桥过河的壮观景象。中环立交桥为钢箱梁结构桥,于2004年底建成通车。
我们的行程到此结束,下一站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