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再次经过这里时,学生乞丐的面前已经聚集了不少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有,大家都低头认真地看着他面前的文字。这情形再次让我心头一凉:难道大家的英文水平真的这么高?我成了文盲了!我成了文盲了!我沮丧万分兼心有不甘地从人群后头伸进去一束目光,目光精确地落到众人目光的焦点——奇怪奇怪,我看到的是中文。
怎么又变成中文了?难道他终于发现自己定位错误?
再一看,中文旁边排着一版英文,我仔细对照了下,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人使用的是中英文双语讲述他的遭遇。我心里不由顿生敬佩之意,觉得此人的确很有创意。在我们这个小城市使用双语乞讨,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美元——我们这城市别说美元了,连美人也不多见。此人乞讨之前,必然是动过一番心思的。如前所述,学生乞讨和文字乞讨早已无法打动别人,无法打动别人的原因,无非是因为大家怕上当受骗。他便活生生亮出自己的英文来,言外之意在于:他的确是个学生,而且是个英文很棒的优秀学生。在人们的印象中,优秀的学生必然有大好的前途,而没有人会放弃大好的前途来行骗乞讨;同时,优秀的学生又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怜才之意,而怜悯乃是一切施舍的前提。
面对乞讨的人,做如是想,我觉得有些刻薄,甚至不善良,但我的确就是这么想的,这也许说明,我骨子里也是个缺乏同情心的人吧。
大部分阅读完毕之后,便这么施施然走了,他面前的小纸盒里,仿佛落叶般多了几张毛票。他的头完全覆盖在跪着的膝盖上,只能看见漆黑头发盖住的后脑勺。然而我无法生出同情来,或许,因为阳光太明亮,他太年轻,这么年轻强壮的身体,仿佛充满了汁液的树,即使是匍匐的姿态,也充满勃勃生机,这种生机让人感觉他是强者而绝非弱者,对于强者,人们又哪来那么多的同情心?
我看了一会,总觉得有些不平衡。最后我找到了不平衡的来源:所有的人都集中在中文叙述的一半地带,英文叙述部分一片空白。为了维持平衡,我主动站到了英文一边,由于一个人要对抗多个人,从力矩角度考虑,我站在了最远端,终于压住阵脚,形成一个平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