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马游记之五——古老的马六甲

(2011-10-19 10:44:54)
标签:

马来西亚

马六甲

荷兰红屋

新马游记

东姑阿都拉曼

旅游

分类: 渝帆游记

新马游记之五——古老的马六甲

新马游记之五——古老的马六甲                         古老的荷兰红屋,马六甲的代表符号之一
    马六甲,马来西亚的一座古城,也是我此行之前除吉隆坡以外,唯一一个有所了解的马来西亚城市,不仅是因为
濒临海上丝绸之路的马六甲海峡,更因此地曾在历史上与我华夏民族结下过很深渊源,甚至在明朝时期可以算是中华的属地(据历史记载,永乐年间,马六甲酋长西利八儿速喇遣使上表,愿为明朝属郡,明成祖命三保太监郑和前往封西利八儿速喇为满喇加王,永乐九年,拜里米苏拉继王位后,率领妻儿、大臣及随从540人乘船队浩浩荡荡的来朝,向明成袓进贡麒麟,此后一直到明朝末年都有经常朝贡),我有时甚至想,倘若不是满清的闭关自守,说不定现在的马六甲还是在中华的一份子。新马游记之五——古老的马六甲

马六甲地处要塞,可谓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受暹罗(泰国古称)、明王朝、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家所统治,或为其属地、或为其殖民地,每一次更替,便是一次战争的洗礼,每一次换代,均遗留下一些刻有时代印记的建筑,而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历史遗存,已成了马六甲人民一笔宝贵的财富,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纷至踏来,而我,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到这个城市的第一站是三保山,因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在宫中又名三保太监,这里的人们为了缅怀他将中华文化远播南洋的功绩,故将这座曾经他到过的山定名三保山,以示纪念。另外,此山还有一个名字,据说十五世纪中期,马六甲苏丹到明朝朝拜后,明王朝为了加强两地的关系,将宝丽公主许与苏丹联姻,公主下嫁时带了五百多名随从及侍女,苏丹特修建寝宫于此山给他们居住,所以又名中国山。山下有三保庙,里面便贡奉着郑和及当时出资修建这座庙的华人先贤,庙的后面有一口三保井,一说是15世纪当地苏丹他的中国妻子——宝丽公主所挖,一说是郑和下西洋所掘,具体情况不得而知。该井从不枯竭,水质清冽,且矿物质含量高,盛在杯中水面超过杯口一毫米却不溢出杯体。三保山据说还是海外最大的华人墓地,山上总共有数以万计各个时期远离故土的华夏同胞长眠于此。萋萋芳草之间,很多坟墓都已破败残缺,但很多墓碑依旧精美,上面尽是繁体的汉字。此情此景,想到哪些客死它乡的侨胞,心中不免泛起一种酸酸的感觉。新马游记之五——古老的马六甲

第二站是荷兰红屋,这是一片建于荷兰殖民统治期间遗留下来的建筑,汇聚了荷兰工匠的高超技艺,几百年过去了还是哪么经典,当时是荷兰总督的官邸,现在已被改作马六甲历史博物馆、民族博物馆及文学博物馆等,据说是东方最古老的荷兰建筑。高大的基督教堂、古老的钟塔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建筑围着广场散步开来,统一的红色,使建筑少了些死板的厚重,而多了一份明朗的欢快。

葡萄牙城堡离荷兰红屋不远,我们决定弃车而步行前往,两地之间有很多拉客的三轮车,车身扎满五颜六色的鲜花,感觉花里胡哨的,上面还安装了音箱,有的正播放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流行中文歌曲,或许是看到大多数游客都是中国人,也或许车主人本就是华人吧。

葡萄牙城在圣保罗山上,其实就是一个不高的小丘,明成袓曾封此山为“镇国山”,是马六甲苏丹拜里米苏拉将中国明成祖赠送的金龙文笺勒石树碑之处生。上面有一座圣保罗教堂,山上的建筑不像荷兰红屋哪样保存完好,高大的残垣断壁向游人述说着曾经有辉煌历史。据导游介绍,这座天主教遗迹最初由一位葡萄牙船长所建,后被荷兰人占领,再后又被英国人夺取,后来战争时期沦落为弹药库,迄今已荒废近150年,其残墙气势依旧,引得很多游人在此拍照留念。新马游记之五——古老的马六甲

在葡萄牙城的前面,是以前的苏丹王宫,红顶白墙,上面有两个洋葱形圆顶,是1957831日马来西亚首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马来西亚独立的地方,现在也改成了博物馆,边上还陈列着当时东姑阿都拉曼乘坐的老爷车。苏丹王宫的对面则是家乐福商场,入乡随俗的修成了一栋伊斯兰教风格的现代建筑,非常气派。

当夕阳的金辉悄悄洒上教堂圆顶的时候,我们已坐在一家当地娘惹开办的华人餐馆用晚餐了,没有山珍海味,不是饕餮盛宴,但地道的椰浆饭、可口的面包鸡、香浓的肉骨茶、美味的奶油虾……色味俱佳,还是极大的满足了我们贪婪的味蕾,想来回味无穷。

导游说,只要饮了三保井的水,就与马六甲结下了再会之缘,是真的吗?我喝过,哪么下一次的马六甲之旅会是什么时候呢?新马游记之五——古老的马六甲新马游记之五——古老的马六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