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游记之六——理想的太子城

标签:
旅游 |
分类: 渝帆游记 |
新马游记之六——理想的太子城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急驰,我们于十一点到达太子城,这是一座森林与湖泊环绕的城市,也是马来西亚新的行政中心,原名布城(Putrajaya),据说之前的太子有一个心愿,希望马来西亚的政府可以在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清、交通顺畅、地势开阔的环境里办工,而后来因为首都吉隆坡人口稠密、地域有限、无法继续发展成一个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行政中心,所以上届首相马哈蒂尔于上世界九十年代开始筹备,决定在雪兰莪州的布城修建新的行政中心,从而达成太子的心愿,并将新城命名为太子城。
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城市,没有工业、没有污染、没有塞车、没有大量的住宅楼。马来西亚将所有政府机关都集中在这里,并给政府机关的所有公务员提供住宅就近住宿,上下班不必乘车只需徒步,并配套有商店、学校、医院、娱乐等生活设施。并且这些公务员的住宅只有使用权,一旦调离、解职、退休,须将住宅交还给国家,再分给接任者,所以这里的城市规模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这是一座崭新的城市,也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我们从中心广场下车游览,环顾一圈,深受震悍,气势磅礴的首相府,恢宏壮观的清真寺,大气现代的政府大楼,独具匠心的鸿运大桥、茂盛葱翠的绿化、整洁干净的街道……无不衬托出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水上清真寺,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清真寺,其它的清真寺的洋葱顶通常都是白色、蓝色、绿色、金色,而只有这个清真寺是粉红色的。这也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可以同时容纳一万两千人在此做礼拜,一共上下两层,一楼可供八千男士使用,二楼供四千女士专用,据说每当做礼拜时,清真寺哪高高的宣礼塔内播放的古兰经声悠扬地萦绕在清真寺的上空,十分悦耳,可时遇不巧,我们并未碰上。我们进去的时候,管理人员要求在门口脱拖,赤脚进入,所有女士都需要更换里面统一的粉红色长袍,主要是要按照伊斯兰的风俗把头发包起来才能进入。进去以后,我们只能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参观,高高的穹顶上有很多彩绘,显得非常漂亮,仿佛进入了一个中世纪的宫殿。因为里面不让进,所以看起来显得有点空荡荡的感觉,拍了些照片就出来了。
出了清真寺,便是一个大广场,中间是绿茵鲜花簇拥着的一个喷水池,周边一圈立着14根旗杆,上面是马来西亚国旗和代表13个州的旗帜在水池周围迎风飘扬。在广场的左边便是太子城最有分量的首相署了,典型的阿拉伯建筑风格,绿色的洋葱头圆顶,整体造型与美国的白宫相似,所以常常被人们称为“绿宫”,据说在修建之初,设计师问他要修成什么样子?他说必须比美国的白宫更大、更有气势。此段轶事的真实性无法考证,但建成的首相署确实大过美国的总统府,或许导游的讲解是想说明马哈蒂尔藐视美国态度,想胜它一筹而已。我们从远到近一路走过去,门前有正在值班的两个警卫站得笔直,黝黑的皮肤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英武异常。当我们提出合影时,他们都很友好的给予配合,真是感谢。
出了首相署又回到地处中央的广场上,在临湖的一面,凭栏远望,宽阔的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不时有快艇犁波耕澜,打破湖面的宁静,荡起刺眼的光点。不远处有造型独特的斜拉鸿运大桥,像一把斜着的古琴,静静的躺在澄碧的湖面之上。而在它的左边是雪兰莪州苏丹王宫,也是典型的当地民族风格。大桥的右边则是马来西亚司法部和财政部的办公大楼,现代风格,玻璃幕墙,大气简洁。
离开的路上,导游继续着她的讲解:在生态方面,太子城百分之七十的面积是水域、湿地、公园,五条水系在城北汇合后,形成一条河流经过惯穿整个城区,还有大大小小六十多个湖泊点缀其中,所以不管你身在城市的何处,抬头之间必能看到水系,显得整个城市灵气十足。在信息化方面,这里配备了最新的电子通信、交通和基础设施技术,用上了最世界最前沿的一些科技成果。使这个城市自然与城市互融,传统与现代并存,世族与世界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