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马游记之——多元的新加坡(一、二、三)

(2011-10-14 14:30:15)
标签:

旅游

分类: 渝帆游记

新马游记之一——游前乱语
新马游记之——多元的新加坡(一、二、三)

“兄弟,国庆怎么安排?”、“阿杜,假期准备去哪旅游?”……国庆前夕,很多朋友在聊天的时候都谈到这个话题,可说来说去都很纠结。出去玩吧,被上班禁固久了的同胞都要一窝峰的涌向各个车站、餐厅、景区、高速公路……处处购票排队、用餐排队、拍照排队、行车排队……整个旅行就像排队活动一样,花钱买罪受不说,还只能徒呼无奈,郁闷吧?大家说有木有?你说不出去玩吧,看着新朋好友一对对、一伙伙、一家家列出的精彩计划,然后投入到举国同庆的欢乐之中,难免心生羡慕,况且,好不容易赶上这么长的假期,大好时光宅却在家里也实在窝囊,没准憋出病来,哪可不好。游吧?不游吧?郁闷吧?纠结吧?

郁闷归郁闷,纠结归纠结,眼看时间越来越近,虽然不喜欢拥挤,却也不甘心睡几天大觉,于是乎提前半个月便开始规划行程,先拟定了海南、厦门、庐山等几个路线来供参考,可想来想去,这些地方虽然都是好景点、好去处,可均免不了人山人海的拥挤。最后小福说“去国外吧,人家又不过十一黄金周,十一又不是他们的国庆”。嘿,对哦!此言入耳,顾滤顿消,长假计划豁然开朗,基于时间与朋友的推荐,我们很快得出来新马五天游的方案。

方案既定,便开始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了解新马的天气、确定要带些什么衣服、向朋友打听些什么注意事项、在网上搜集功略、给旅行社处理护照签证、手机开通国际漫游……等等,虽说只去短短几天,准备工作列出来却有二大篇。经过几天张罗,终于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啦。

 

新马游记之——多元的新加坡(一、二、三)新马游记之二——多元新加坡

102日凌晨五点三十分,“晓景丽未热,晨风鲜且凉”,满满的期待赶走了暖暖的睡意,飞扬的逸情铺满了出发的路径。一如行程的安排,我们打包好心情,整理好行囊,早早便向集合地——深圳世界之窗公交站台出发,清风开道,一路顺暢,6点一刻提前到达,在旁边的KFC用过早餐,会齐团友,简单寒喧,旅游接团大巴便载着我们开始了快乐的新马之旅。

从深圳湾出关入港,因为时间较早,很多将要过关的人群还做着美梦,空空的口岸大厅尚不见长长的人龙,繁锁的手续也没有担误我们太多的时间,关口工作人员职业的笑脸顺利的将我们送达香港,再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但抵达了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大家排队办理托运及登机手速,再乘坐捷运列车去到第二航站楼所在的70号登机口,我们于1115分在这里坐上了虎航飞往新加坡的航班。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于1445分到达新加破樟宜国际机场,排队入关、领取行李后,地接导游老陈已乐呵呵的站在了旅游大巴的门口,用新加坡特色的华语向我们打着招呼,然后大家鱼贯上车,向南部的城市中心区进发。

车上,导游陈阿伯(五十来岁、第三代华侨,他让大家叫他老陈)开始了口惹悬河的介绍,从自身情况到城市景点、从狮城历史到本地气候、从两旁风景到经济发展、从政治制度到宗教文化……约莫半个小时,直到我们到达新加坡南部的狮城公园,他才停止了滔滔不绝的讲解。

按照行程,我们当日游览了星州标志——鱼尾狮雕塑及滨海艺术中心、市政大厦、圣安德鲁斯教堂、高等法院、维多利亚剧院、国会大厦、伊丽莎白大道、克拉码头、酒吧街等,陈导边走边讲,我们边听边拍,每遇精典的建筑、标志的雕塑、适照的广场,大家便停下来拍拍照、留留影、或驻足眺望、或凝神遐思、或抒发感叹……时间就在这样的游玩中快速流逝,吃过晚饭,又游览了著名的圣淘沙景区,参观了节庆大道、梦之湖喷泉、环球影城和名胜世界,然后住店休息。次日,我们乘船游览了新加坡河、观音堂、清真寺及两个购物点,便结束了一天半短暂的新加坡之旅而前往马来西亚。

新加坡的风景名胜早就在影视与图册中有所了解,所以短暂的星州之旅我不想敖述其间的过程,而想谈谈其间的感受。虽然这里的汉语使用频率也很高,沟通基本没有问题,表面上看城建也与国内的大城市没有太多的差异。但漫步在这里的街头,认真用心感受的话,依然能发现这里与国内城市的不同,比如说:绿化更美、环境更好、行车更顺、国际化程度更高,尤其是后者,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这里的多元融合、和谐共生。

多元的文化首先体现在这里的种族、语言、信仰、饮食等人文方面,不同的肤色在街上自由穿梭,不同的语言在这里相互交流,不同的宗教在这里和谐共存,不同的信仰在这里碰撞融汇,不同的美食在这里各展其芳、不同的音乐在这里绕梁飘荡、不同的节日在这里延续传承……同一条街道既有道观,也有佛寺,还有教堂,甚至还有清真寺、兴都庙,这在国内是绝无可能的,然而在这里却哪么自然,哪么真实,哪么和谐。

多元的文化同时也体现在多元的建筑风格上,这里的建筑既有英殖民时期留下的英伦风情,也有英联邦国家澳州、南非等其它地方的建筑遗痕;既有华夏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有马来文化的杰出代表;既有飞檐斗拱的殿堂,也有洋葱形圆顶的寺庙;既有巴洛克的古怪,也有哥特式的经典;既有折衷主义的纯美,也有现代主义的清新。这里的建筑就像一个博物馆,不但有各类经典的展品,也有上个世纪的货运仓库和民工宿舍,不但有美仑美焕的金沙酒店,也有陈旧不堪的小巷袓屋。它们静静的矗立在这片不大的岛屿上,享受海风的洗礼和游众的欣赏。

除却多元文化,新加坡给我很深印象的还有城市环境,街道都很干净,几乎看不到垃圾,天蓝云白,山碧水清,人人都有礼貌,处处秩序井然。难怪出发前导游特别叮嘱:“在新加坡乱扔垃圾、不冲马桶等都属于违法活动,一但抓到将被处以1000新帀的罚款(相当于5000人民币)”。于是,由衷感叹:如此高的不文明代价,人们能不文明吗?虽然苛刻,但我还是为之叫好,重罚的威慑之下有谁还敢不文明,潜移默化之下必将养成好的习惯!

金秋十月好心境,举国欢腾迎国庆;

神州万里人潮涌,我向新马求心清。

克拉码头品美食,鱼尾狮前留游影;

圣淘名胜迷人眼,多元文化汇狮城!

 

新马游记之——多元的新加坡(一、二、三)新马游记之三——记住雨树

谈到新加坡的第一印象,不是鱼尾狮的经典,也不是摩天轮的高大,不是圣淘沙的名胜,也不是滨海中心的造型,不是克拉码头的历史,也不是星州街道的繁华,不是国会大厦的庄严,也不是金莎酒店的奢华,而是一出机场就看到哪街道两旁高大、挺拔的雨树。

是的,雨树,开始我并不知道它的名字,国内没有见过,甚至书上也未曾了解过,可我一进入新加坡看到它的第一眼,就为它的美丽和挺拔所倾倒,还为此打断了导游的讲解,而特地询问了它的芳名,真是树如其名,美丽而充满诗意。

导游介绍说,之所以叫雨树,因为它的叶呈碗状,倘若下雨,落到叶面上的液体就会被聚集起来,而晚上叶面会卷起来,将聚集到的液体包裹其中,白天气温高时叶面会慢慢舒展,聚满的液体就会溢出叶面,轻风吹过,便纷纷滴落,形成一种所谓的“下雨”现象,而故名雨树。又因为它每到夕阳西下之时(约六点钟),叶子就会自动的合起来,就像动物一样开始休息,所以,新加坡当地居民又亲切的叫它六点钟树。

从车窗望去,道路两旁的雨树高大而挺拔,郁郁葱葱,翠绿夺目,粗大的树干,光滑而简洁,两米以上才逐渐分枝,而分出的枝叶也如树干般简洁,直到树的顶端,枝叶才开始变得繁盛,而且舒展得特别宽,有的树冠一端到另一端达数十米,顶端平平的,仿佛人工修剪过一般,亭亭若盖,高挑优美,晴能蔽日,阴能挡雨。远远望去像一顶顶绿色的大伞排列在路的两旁,欢迎着世界各地游客的到来。

雨树,他不同于国内常见的行道树,不及银杏的华丽,却四季常青。不及榕树的繁盛,却更加青秀。不及樟树的芳香,却遮挡更广。不及柳树的柔美,却别具风情。不仅如此,在它的树冠下面,有它不定时雨水的浇灌,其它的植也生长得很好,而颠覆了所谓的“大树之下,寸草不生”彦语。

雨树,我的新加坡第一印象!

新马游记之——多元的新加坡(一、二、三)新马游记之——多元的新加坡(一、二、三)新马游记之——多元的新加坡(一、二、三)新马游记之——多元的新加坡(一、二、三)

新马游记之——多元的新加坡(一、二、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