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无锡》
严克勤主编
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400千字

这书一共分上下两册,还是我参加啥活动获得的奖品。领回家后就放在书柜里了,一晃好多年过去了。这次挑选这套书来读,主要是最近我对无锡本地文化遗存越来越感兴趣。《发现无锡》就是记录梁溪胜迹和名人掌故的书。
读书过程中,遇到感兴趣的就记录下来发在博客中。等书读完了,整理一下,发现居然有6篇了,也算是阅读后的一点感受吧。有感受就要及时记录,否则时间久了,那些感受就淡了,找不到了。
博文篇
发现无锡之关于电视(戳)
发现无锡之“一角四分七”(戳)
发现无锡之黄埠墩(戳)
发现无锡之棚棚头(戳)
发现无锡之西水墩(戳)
发现无锡之黄公涧(戳)
2017年2月28日,上传的博文是《李正和吟苑》(戳)。我放在这篇读书笔记了。因为《发现无锡》一书中介绍了李正和他设计修建的园林建筑。
文摘篇
1
这年(1979年)的国庆节,笑得最欢的要属城中公园举办哈哈镜展览会。以前只有在上海“大世界”才看得到的哈哈镜,在这年的国庆节第一次出现在无锡。
2
1959年1月17日之夜,也许就是无锡人第一次看电视的时间,电台和电讯器材厂的人员在龙光塔顶层收看了上海电视台播送的节目。
1972年的10月1日,国家微波线路通到无锡,无锡电视台微波站立即开始工作,接收到了从北京传来的讯号,这样就能转播遥远的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无锡电视机厂应运而生。当年9寸黑白电视机要300元一台,几乎相当于普通职工十个月的工资收入。
3
老电影中出现的无锡外景
《大路》由上海联华公司出品,这部电影在1934年到鼋头渚拍外景。当时鼋头渚一带的马路刚开始修筑。工人的劳动热情感染了摄制组人员,聂耳等人也加入到筑路队伍,弓着背拉着巨大的压路石,唱着劳动号子,聂耳就在鼋头渚创作了著名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
电影《渔家女》也是在鼋头渚拍的外景,金嗓子周璇在片中饰演渔家女,顾也鲁饰艺专的学生。
《八千里路云和月》在鼋头渚拍外景,并在无锡首映。
《家》是由巴金的名著改编的电影,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外景取自无锡梅园、寄畅园等景点。
《战上海》开头可以看到无锡的惠山、锡山和锡山顶上的龙光塔。
《追鱼》是1959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越剧电影,其中不少外景是在蠡园拍摄的。
1082年中央儿童电影制品厂拍摄了一部电影《江城雾月》,后来改名《苏小三》。影片曾在北大街布行弄拍摄外景。
《子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拍摄的,摄制组当时住在太湖饭店;片中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住宅就是蠡园中那座西班牙式的小洋楼。
4
徐寿、华蘅芳到安庆“内军械所”,合作设计制造了一台轮船汽机。这是中国人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1864年1月,二人又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杨国新
插秧机的发明者
无锡农科一号齿轮梳发式畜力插秧机
“杨氏插秧机”
1932年,无锡玉祁人薛震祥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消防车。
随想篇
《1982年的金秋》从1982年9月1日开始介绍,开学、十二大;黑白电视机、“菊花”电扇;万年青、红梅、小天鹅……娓娓道来,很有以前读过的《万历十五年》和《绍兴十二年》,都是叙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事情,当然《1982年的金秋》篇幅要短小。
该文章与我联系最紧的是从1982年9月1日起,无锡市小学开始恢复六年制。当时我上四年级,是最后一届五年制的学生,也算是幸运吧。还有一个有印象的是英语电视课程《跟我学》,那一句“follow
me”是我最先学会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