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大家谈】三权分立还是三权合力——教育之我见

(2012-12-21 19:58:48)
标签:

环珮空归梅子

情感

教育

分类: 镶银主妇(你是文学中年)

教育的三权合力

 

/空归

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机构,它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机构,前一个是有形的,后两个是无形的。当教育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能只怒斥“体制问题”,然后痛心疾首走开。体制问题,我们要推进改革,比如异地高考。但任何改革都会牵涉到各方利益,因此不会一蹴而就。那么,怎样在一个固有的教育体系中,让孩子有底线、有人格,学会抗拒奴化,教师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因为孩子漫长的成长岁月,有几乎二十年是在学校度过的。

不过,教师亦是高一级别的教育机构培训出来的,这个机构也不一定会与时俱进,为了保险计、为了简而化之计,它会因循守旧。而全球化、科技化、信息化最近十来年是如此的突飞猛进,如果失于关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会被飞速抛下。教师的思维亦如是。“教师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教育的价值取向必定出现偏差。”这是今天我看到的关于教育的一句话。故事是说一场英语创新教学比赛,参加的城市学校都在模拟联合国、CEO,根据设计好的台词,确实周旋有度。而一所乡镇中学推出的模拟却是菜市场,孩子们侃价、询问催熟素等问题,又生活又风趣。可是得奖的是模拟联合国和CEO的学校。这位作者想质问评委,为什么教育就一定要和政治、经济捆绑在一起?要知道,这节课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一定的心理影响,而孩子们以后的生活中,最多接触的还是买菜。作者振聋发聩地问:我们赠予孩子的,是虚荣的戳记,还是生存的能力?

是的,我是说,学校缺失的一部分教育,作为家长,一定要弥补。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儿子放学回来,语气激烈地告诉我,他们老师当堂践踏、烧毁了一个青春派作家的书,并对其进行了严厉指责。看着儿子扭曲的五官,我很是心惊。教育,不是这样的,我不想儿子成为一个口号下的偏激少年。没有理智分析,只会盲从,变成一个愤青,那么下一个反日砸车的就是他们。

我微笑着点头,听儿子陈述完。首先肯定了老师的初衷,他确实是怕孩子们沉湎于该作家的炫富和脱离现实的文字描述。然后我转而问儿子,你了解这个作家的成长和财富增长经历吗,他穷过,他被鄙视过,他今天所有的一切,是他合法的、历经艰苦努力的成果。他在暗夜中的挣扎与不放弃,你要学。他对旗下新人的爱护和推出,你要学。而文学,本来就分很多种,各种风格都了解一下,也好。但确实要心里有数,内容空洞的,仅仅关注下文笔即可。有深刻寓意的,要多思考。

事实上,儿子的阅读一直在成长,到某个阶段,他自会选择适合这个阶段自己脑细胞和理解能力的。他不再看穿越、青春无厘头,转而迈进严肃文学。但那些可爱的、肤浅的文字,是儿子年少时的开心果,功不可没。

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演练,那么社会教育就是现场操作。孩子们能迅速把脑海中的“纸上谈兵”整合出来,寻找对策,是他们谋求发展,甚至是脱离危险的重要生存技能。遗憾的是,在儿子年幼时,由于我卧病多年,他亦体弱,不能带他多看世界,如今他学业繁重,看世界的时间也很少。但我还是尽力支持他参加夏令营、参团游、骑行。我们俩常在餐桌上交流独自旅行的注意事项。比如到旅馆前台拿有地址的名片,免得摸不回来。比如,把旅资做好每日限额。但更多的是,我们交流遇到危险时如何迅速逃脱。首先不要高估自己能力,进行没有训练过的探险。其次,无论是热情帮助陌生人还是被帮助,都要学会留有余地,比如该保密的家庭信息要保密等等。

任何书本教育和交谈都比不过社会这个大杂烩的出手。儿子八九岁时,放学回家,要穿过几条路。他遇到了小流氓的拦路抢劫。当时天阴有雨,路人很少。小小个子的儿子背着书包一路回来,绷着脸进门看到我就边说边落泪。他说,他英勇抗击,被推搡击打,最后被按倒摸走了五块钱。——这种英雄模式教育书本随处可见,但不能适应不同事件发展。我首先表扬了他勇于抗击坏人的行为,然后告诉他,当周围没人可援手,坏人强于自己很多时,要学会放弃财务,把钱给他,找机会逃跑。但当坏人想把你拉到僻静点时,一定要拼命大声呼喊、求救,不论何时何地,没有第二种可能,即便受伤。

后来我送他去学了几个暑假跆拳道增强体质。但他依然比普通孩子弱。初中时又被劫一次。这次,我批评了他,是否当众露财了?他承认放学后经常去买零食。这次的受惊,对他以后走世界有很大警示作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收敛。

因此,在孩子成长中,家长是个链接作用,要修正学校教育中落后的或导向偏颇的思维模式,也要舍得把孩子扔进社会里去独自历练,但一定要随时随地关注事件的发展,多角度和孩子分析。当然,这也需要家长自身素养的提高。

所以我们说,学校教育侧重于知识点,家庭教育侧重于人格塑造,社会教育是孩子的痛点,不能回避,是对前两个教育结果的检验。它们之间不该是鼎力关系,而该是合力关系。但广义上来说,孩子周围的一切人特别是成人都是他的教师——我们对所有孩子都承担有教育和爱护的义务。这样,在他们执掌世界的时候,就会对我们多一分关怀。对世间的所有人,多一分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