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有误,周郎顾。
标签:
环珮空归梅子服饰文化莫言情感 |
分类: 独坐幽篁(偶尔装模作样) |
《太原晚报》2013.1.11
《江南心》2013.4
文/环珮空归
常去围观一个自称时尚编辑的家伙,他每天点评国内外明星的衣着打扮,还有根有据地附上所涉品牌发布时模特的风采,作为对比。一口“毒舌”,屡把明星打得落花流水,甚至放话要上门寻仇。作为一个看客,我未必认同他口中的“美”,但誓死捍卫他指出的“丑”。八卦先锋天涯网还不久前推出网友投票的“2012年十大最丑女刊封面”,中枪的大嘴姚,若论构图也算大气,败就败在穿着一件当时刚被嘲叱过的干露露式泳衣。可见,有些设计,即便天仙上身也不能改变它粗鄙的本质。
最近讨论激烈的关于服饰的问题,却恰恰不是明星,而是作家莫言。这位从小因为不够英俊而有点自卑的大叔,为了应对诺贝尔文学奖的不同场合,准备了五套服装,其中包括燕尾服、中山装、西装。于是,我们看到了记者会时的西装莫言、演讲时的中山装莫言、颁奖会时的燕尾服莫言。他谈笑风生,依然不够英俊,不够光芒四射,但从头至踵甚为得体。这就足够了。一个中年宅男,在面对全球的聚焦和质疑时,不卑不亢,展现出国内一个文字工作者的口才和内涵,证实了从“猪圈生活”(诺奖颁奖词)中走出的并不只是狭隘和贫乏。
纵观古今中外服饰发展史,可以发现改良运动不断,甚至会有大的颠覆。有的被认可。比如法国的维奥内对紧身胸衣的废止,她用斜裁法针对女性特征,设计出了“有机的、活泼的”造型,既很好的体现了人体曲线,又自然健康。还有我们的孙中山先生,综合中西方优点,设计出了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这种“中山装”干练凝重、实用方便。因其代表着向上的蓬勃精神和不分贵贱的平等寓意,至今都出现在各种场合,尤其是代表中国出席的重大集会。
但有的就会受到批评。比如不分场合用“衣不遮体”炒作的试图成名人物。东汉太守应劭的《风俗通义》,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和全面研究民俗的著作,其《愆礼篇》有云“衣者,隐也;裳者,障也;所以隐形自障闭也。巾,所以饰首;衣,所以蔽形”,意思是在华夏服饰文化中,衣服得具备“御风寒、蔽羞耻、增美饰”的作用。而无视这种基本功能,迎合猎奇、审丑市场,就属于不知礼仪,不尊重自己了。要知道,纵然扬言“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的魏晋狂人刘伶,也不过在自家屋子里才这般不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