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夜车反映你的暗适应

(2013-12-23 13:44:43)
标签:

暗适应

夜盲症

维生素a

开夜车

远光灯

开夜车反映你的暗适应

                                                ---- 此文为《汽车生活报》约稿

http://s15/mw690/00176qLxty6FdtvTI3cce&690

   

    前几天参加一次聚会,大家闲聊时,有位朋友说起开夜车的事。她说每次不得已在晚上开车出去时,总是心情很不好,原因就是总有对面方向的车开着大灯一晃而过,让她瞬间什么也看不见,那一刻心里又恐惧又气愤。的确,很多开车的朋友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也确实在这个恐惧又气愤的几秒钟内发生过很多意外事故。这种现象也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暗适应能力。

 

http://s4/mw690/00176qLxty6Fds4tuAre3&690
   人的眼睛在从暗处忽然进入强光环境时,会有短暂时间看不见东西,叫明适应。从亮处忽然进入反差很大的暗环境,也会瞬间看不见的现象叫暗适应。而这两种适应能力都与一种叫做“视紫红质”的物质相关。在黑暗中,视网膜内的杆状细胞感受性逐渐增强,视觉也逐渐随之增强。这就是杆状细胞中的“视紫红质”起的作用,它在遇强光时会分解为视黄醛和视蛋白,而进入暗环境时又重新合成为视紫红质。所以暗适应能力是与视紫红质的合成速度成正相关的。

    视紫红质是一种结合蛋白,由视黄醛和视蛋白结合而成,而视黄醛是维生素A的化合物。所以临床上有明确的结论,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A,暗适应能力会减弱,严重者甚至导致夜盲症。这对经常开夜车的人来说,是应该重视并且需要改善的症状。

    对于现代这个几乎全民电子化的社会,维生素A缺乏是比较普遍的。除了病理药理的因素外,生活中有两大因素视维生素A缺乏。一方面是长时间看电脑、电视或手机等电子显示产品对人体内维生素A的消耗过大;另一方面就是含维生素A的食物摄入不足,并且远远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和数量。

 

那么如何来提高暗适应的能力,降低一些夜行车时的风险呢?

我们还是从上面两个日常的方面来入手。

 

一、减少消耗。

    闲暇时不要久坐在电脑、电视前,不要久久的捧着手机做手机控,不但消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而且会对身体造成多方面的伤害,不如选些既能活动身体又能陶冶情操的事情做。如果是工作学习原因,不得不用电脑,请强迫自己半小时左右离开电脑15分钟,休息休息眼睛,活动活动筋骨。以减少视网膜中维生素A的大量消耗。

 

 

http://s6/mw690/00176qLxty6FdtzqzgV25&690二、及时补充。

    维生素A是很有趣的一种维生素。一般我们可以通过动物性食物直接摄取到维生素A,比如:动物的肝脏、蛋黄、牛奶和鱼肝油等。食无美恶,过则为灾,从动物性食物中摄取要适量,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会在体内积存,摄入过量会发生中毒现象。而通过从植物食物中摄取到胡萝卜素,再进入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的途径相对安全得多。黄色、橙黄色和深绿色蔬菜水果中普遍都含有胡萝卜素,比如胡萝卜、南瓜、菠菜、红薯、橙子、橘子、杏和芒果等等。从植物性食物中摄取的胡萝卜素如果过量会引起皮肤发黄的症状,但不会对身体有何损伤,停止进食含胡萝卜素的食物,晒晒太阳,过几天就会恢复正常。

    这是我们补充维生素A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但如果暗适应或夜盲症比较严重,还是建议到医院向医生做进一步检查和咨询。

    开车时,眼睛是我们最重要的信息来源窗口,千万别轻视了它的健康,它的清晰度和反应速度直接连接着自己、家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危。给眼睛充足的营养,让眼睛充分的休息,好好爱护你的眼睛吧!

营养师臧全宜主您一路出行平安!

    

                                                     我是营养师臧全宜

                                                     此文为《汽车生活报》约稿,媒体转载请标明出处

                                                     QQ: 897768108

                                                     新浪微博:@营养师臧全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