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一篇小文,然或许却是深深的刺痛了某些人……好玩的很,故留存于此……
针对禅城区实验高中女生长发事件,我的朋友王学堂大声疾呼“留短发,精神!”。并含义深长的追问“那些动辄以权利来教育你的人到底想引导你们去往何方?”文中的“你”自然是32名长发女生。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是不大赞成追问别人动机的。因为这种追问总让我觉得有某种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的嫌疑。而我以为,许多时候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就事论事,而不是泛道德化。
其次我想说的是,头发之争的关键不在于学校是否有权对女生长发做出某种规定。以笔者之见,禅城区实验高中最本质的错误在于对32名学生的“停课”处罚。因为这意味着对一个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野蛮剥夺。
长发事件之后,诸多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学生是否过度主张自己的权利。的确,任何权利都没有理由无限主张,即使生命权。就长发事件而言,学校做出相关规定,做为一个教育者其实无可厚非,尽管规定的必要性和那头发的长度或可商榷。但是学校落实规定的办法却是错得不能再错了,那就是对违规学生停课。学校可能的辩解是,说服教育解决不了问题。许多人同情理解学校原因也正在于此。
笔者承认,教育不是万能的,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停课”有理呢?是否除了将学生逐出校门“听课”之外,就一定没有任何别的选择了呢?
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给学生一些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在于某种价值观的培养,所谓传道也。而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受教育者有所不理解、不认同,这其实很正常,解决这些问题,可谓解惑。古人都明白的道理,今人难道就真的不懂?
校规之不被学生理解,错在学生吗?或许可以这样说,从而简单的将责任推卸给学生。但笔者以为,其错更在学校。从价值观培养的角度言,所谓校规,所谓对学生行为、着装、仪表等等的规范,其内在全部合理性就在于通过此种规范,以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价值观必须被心悦诚服的接受,而不能被强迫。因此,学生如果不理解不认同某种校规,如果教育者无法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认同某种校规,则那校规也就事实上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换言之,强权之下无奈的服从,所培养的只可能是逆反和叛逆。是对教育者所欲传授之道的彻底拒绝和背弃。而这才是教育真正的危机和失败。
长发事件,在舆论普遍的关注和质疑之下,或许会使学校倍感压力,会使学校感到权威受到了挑战。为了维护所谓的权威,学校自然难以妥协。笔者相信,就现实而言,最终妥协的只能是学生,而非学校。然而,在学校的权威得以维护,在校规得以高奏凯歌的同时,是否应该反思,教育已经失去了什么?
当教育仅仅是威权的时候,也就无声的宣告了自己彻底的失败。
威权不是师道尊严,而是师道的堕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