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出台《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穗创业和工作的办法》。办法总共21条具体内容,简单说不过是给予海外高层次人才从资金到政策等各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条件。其实你也完全可以理解为是特殊待遇。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故政府重视人才,进而给予人才种种优惠条件,笔者岂能又岂敢有所反对?更何况,身为草根百姓,其实向来是不大入政府的法眼的,君不见珠三角地区诸多中小企业倒闭,那些当然不是人才,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人而已的农民工便只能告别这块不知道是其伤心地还是幸福谷的土地,无可奈何的重归家园吗?当然了,亦不无官员诚恳的表示,珠三角不应当忘记这些农民工,应当感谢农民工兄弟。只是,这种怀念和感谢最终却似乎也就是上演一出,用感谢为你送行。也好在咱农民工兄弟似乎向来习惯了被歧视与被忽略,值此经济寒潮之下,也无意聆听谁的感谢。
农民工走了,人才来了。政府感谢完农民工,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关心起了人才。
对于政府之重视人才,笔者当然举双手赞成,但是细读广州出台之《办法》,读到其中如此的规定,即“其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与本市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报读高中阶段学校时家10分投档录取”之内容时,于赞成之余,也忍不住想卑微而怯怯的问一句,优待人才就已经很好了,政府能不能再考虑考虑此条对人才子女的优待,将那“加10
分”的优待就不优待了?
笔者之所以想卑微而怯怯的提出这一请求,盖因以为从宏观而言,这种惠及人才子女的优待无疑意味着对公民平等的受教育之权利的侵犯;从微观而言,客观的说,人才的在子女原本在接受教育方面就已经事实上享受到了优于贫寒子弟的条件,故即使在升学等公平的考试竞争中,其就已然具有了某种普遍的优势,在此背景下,再让其享受特殊的优待,则对于草根的孩子是否太过不公平?
毋庸讳言,就现实而言,读书、考试,以为自己赢得一个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机会,此可谓是贫寒子弟,草根儿女窄的不能再窄的人生努力上进之独木桥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还要以优待人才子女的政策,将那独木桥再削窄“10
分”,是否也太重视人才,而忽略不是人才之“人”了呢?难道仅仅因为其父母是人才,其子女就有理由享有受教育的特权吗?
笔者更想指出的是,其实类似广州市这种优待人才到惠及其子女的做法绝非特例,相反乃是常见之现状。而就在此种常见的优待之下,草根子女,贫寒子弟事实上向上的通道被人为挤压的更为狭窄。
本质上而言,这种做法意味着社会资源更多的向强势者倾斜而非更多的照顾帮扶弱势者,长此以往,其势必会造成强势者愈强势,而弱势者恒弱势的社会分裂。而一个分裂的社会,是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和谐的。毕竟,对于弱势者而言,当社会为其提供的向上之前路愈窄,其上梁山的可能性就愈大。
优待人才,没有理由以下一代的权利不公为代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