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不许男女生牵手?在这样一个很吸引眼球的新闻标题之下,新闻报道了华南某大学南海校区就规范校园内学子们的文明行为出台一系列规定的事实。
从报道中可以得知,举凡“男生牵女生的手”、“男生抱住女生坐在草地上”、“男生抱住女生腰部”等行为,在该校规考核之下,都算是不文明行为,违规者自然会受到辅导员的批评教育。
看了这新闻,笔者第一反应就是这学校也太“幽默”啦!
在笔者记忆中,好像现在在校大学生已然可以结婚。因此,笔者忍不住猜想,倘若那抱着女生坐在草地上的男生原来却是那女生的合法丈夫,则校方又将如何?
笔者还想,如果自己是那学生的辅导员,又该、又能怎样批评教育违规学生呢?
有些规定,其之所以会设立,也许就是为了让人违反的吧?华南某大学南海校区就正在玩这样的规定游戏。而在笔者看来,学校玩这样的规定游戏,无疑反映了教育者的无能。无能不是学校的错,可是无能的学校实在不该不仅不承认自己的无能,反而要乱能一气。这就不仅是错,更是错得可笑了。
为什么说是反映了学校的无能呢?因为原则上笔者并不反对大学倡文明行为之举,但如何“举”却又是大有学问。华南某大学南海校区可以说对这“如何举”是全然的无知,因此也就只能无能罢了。
在笔者看来,欲在一行为场所倡文明行为者,首先就要搞明白何谓“文明”。换句话说,也就是需要在这场所中活动的主体人员达成对“文明”的共识。如此,则倡起来自然也就容易很多,否则难免会遇到种种质疑和阻力,以及消极或者积极的反抗。
从新闻中不难得知,在涉及何谓文明的问题上,校方的认识和学生的共识产生了错位。这表明学校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没有解决。
校方无视在文明认识问题上的错位存在,却欲以校方的管理权威强行禁止自己眼中的不文明行为,实在是不无权力的自大之嫌疑。这里校方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即“文明”与否说到底是一个道德范畴的问题,而解决任何一个属于道德范畴的问题,比较明智的做法都是依靠行为者的自律,以及外在行为环境所可能产生的对那行为者的某种软约束,而非带有权力性质的外在硬约束。如果非要行使强硬的外在权力约束,则很可能演变成某种暴政。试想,以教育者的身份却扮演暴政的角色,是悲剧,还是荒唐?但无论如何都是教育的失败!
请问,还有什么行为比这种失败更有损学校的形象吗?
校园不是和尚庙,华南某大学南海校区最好不要视莘莘男女学子为和尚、尼姑的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