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里,我们乘坐的中巴驶进了大上海。预定的酒店就坐落在外滩边,办手续、拿房卡、放行李,旋即大堂集中。听闻10 点钟外滩即熄灯,看看表已然是过了八时,于是一行人决定先去欣赏外滩夜景,然后再吃晚饭。
行至江边,此岸是朦胧的光影,彼岸是光影中的一幢幢现代建筑,东方明珠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夺目,不是明珠暗淡,而是同伴亦夺目吧?
沿江边前行,走过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每一张脸孔背后应该都隐藏着一个曲折的故事吧?但或许永远无人会去读。毕竟,夜走得太匆忙,日历撕去的太快,面孔和面孔的相遇有太多是漫不经心的擦肩而过。
无疑,眼前的城市是一座用金钱堆砌起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所有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地基里都铺满了厚厚的金钱!
外滩美吗?似乎不能说不美,但我不喜欢。相比较人工的光影,我更喜欢乡村田野里自然的月色。踏月色漫步才会有浪漫,才会有生活的舒缓和内心的宁静,都市的光影里,散步留给我们的往往总是精疲力尽的厌恶和孤寂。
看看时间,已近九点,和鲁宁兄相约一见,他应该快到了,便离队独自返回酒店。
其实和鲁兄也不过仅仅一面之缘,但此次匆匆经过沪上,却依然希望能够一晤,即使是闲聊几句也好。搞时评也有两年多了,但对这个圈子,如果说有这么一个圈子的话,我却无意过多的涉入,原因无他,盖这个圈子其实和任何一个圈子一样,而我对于圈子这种东西,向来是希望保持一种疏离的。希望与鲁兄小坐,小饮,随意的聊一聊,非关圈子。
路边一家小餐馆,两瓶酒,几道小菜,想到那里说到那里,并不想刻意的谈论什么,其实许多话都无需说。关于时评,关于各自生活的城市,关于官场的腐败……散淡中说了许多,夜色宁静,分手做别,明天,相忘于江湖。这种忘是永远都不会忘的。
时评是时评人的什么?或者说对时评人意味着什么?谋生的工具?思想的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历史责任的承当?金钱?自我的满足?……这样的疑问还可以有许多,但我不敢说有自己明确的答案。
对《观察》,是真的倾注了一腔心血,但《观察》注定不属于我,于是让自己学会拿得起,也放得下……知白守黑,笑傲江湖。人生正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