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遗忘的土地上飘散着什么?

(2006-09-10 20:03:59)

大言不惭一回,自认为写下的这个标题多多少少还算有几分诗意。只所以想到了这样一个题目,不过是因为接下来想说的可谓是几乎每一座现代都市中都会存在的现实问题。而诗歌或多或少意味着对现实的某种超越,是否以一种多少有些超越的眼光,透视一个现实的问题,将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加清晰?

空旷、荒芜的一片土地,无论其大与小,如果仅仅是空旷与荒芜,我想在现代拥挤而喧嚣的都市中,或许多少都会有几分自然的诗意,吸引几缕城市人焦灼而匆忙的目光,传递出几许或许已是久违了的田野气息。然而,所有这一切在都市中却往往成为一种奢侈的幻想,而那真实存在着的却是,有空旷与荒芜的地方就会有视觉的污秽。空旷与荒芜只意味着大小便的随意和乱丢垃圾的萧洒,意味着城市卫生的死角。

散落在城市中的待建工地、闲置空地之所以会成为卫生死角,直觉而简单的归因自然是有关部门的管理漏洞,或者更笼而统之的称之为城市管理的漏洞。然而,如果再进一步将目光投向这漏洞,又能够看到什么?或许这才是在这座城市中生活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关注和追问的问题。

可能的解释之一或许可以称之为传统乡村生活的环境卫生意识在现代城市中的自然释放。毋庸讳言,所谓乡村的落后和城市的进步从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换句话说,离开了彼此的参照,或许所谓落后也就不再存在。比较而言,城市人口密度远甚于乡村,这也就意味着城市制造的生活垃圾在单位面积上将远远多于乡村。所以,个体成员的随意丢弃在乡村或许不难被自然所化解,而在城市却注定会堆积成灾。如今,我们从物质型态上可谓已经构建起了所谓的城市生活,然而思想意识观念是否真正告别了乡村,这实在是一个疑问?因此,在笔者看来,也许活动在这座城市中的一员每一次随意的丢弃就不仅仅是一个道德的问题,其更是一个观念、意识的问题。

无疑,观念的转变也好,道德的形成也罢,外在的制度环境即不可或缺,又非短期可见效。也因此,事实上对于城市卫生死角的治理,任何突击式的行动都难收长远之效。而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许所谓城市管理的漏洞就不是管与不管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长效管理的问题。相应的制度构建、监督管理机制、处罚方式和力度,或许堵上这个漏洞并不容易。

另一个可能的解释则是飘泊或者说是流动在城市中的每一员,因为飘泊和流动,因而自然也就缺乏对于城市的归属感,更不会有“家”的意识。众多飘泊而流动的灵魂事实上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城市主要基于对其固定居民的管理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在笔者看来,所谓城市卫生的死角在很大程度上正反映了城市管理对于这种挑战回应的迟缓。

此外,或许城市卫生死角的存在亦可谓是城市对其边缘的习惯性的漠视和忽略。一小片土地,也许因为种种原因暂时退出了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序列。于是,搁浅了也就被城市生活边缘化了。边缘化了的土地自然会成为城市边缘人群的汇聚地,也就自然有了城市被边缘化了的一方生活空间,这空间乃日夜弹奏着不和谐的城市音符。

最后想说的是,仅从珠三角地区近年来城市成长的历史来看,种类不同、内容不一的城市边缘化现象可谓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其间是否有着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或者制度安排的原因?也许,这不是一个诗意的思考,倒是一个城市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