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学家在狂妄中的糊涂和失语

(2006-08-09 21:18:20)


       目前,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可以说是公众比较普遍的直觉经验,其存在也可以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媒体也有报道,据国家发改委的一项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到合理值的上限,达0.4左右。
       如果说对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有什么争论,所争者则主要在于这差距是否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以及差距因何产生,而今后又将如何是好?
       对于这些问题,一直不乏经济学家在公共媒体频频发言。如日前,樊刚即言:在一定意义上说,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这是改革和发展必经的阶段;萧灼基也言:我认为,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虽然比较高,应该十分重视,但是也不要感到有多么严重、可怕。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这种基尼系数引起社会动乱的可能性不大;而吴敬琏则言,我认为,唤起对收入差距拉大问题的重视,促使大家去思考这个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是很有必要的。收入差距扩大到现在这种程度,表明我们这个社会确实是生病了。再联系到此前吴敬琏曾直言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在于垄断和腐败。不难看出,几位经济学家对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看法不一。
       笔者无意置评各家意见。倘若仅从经验直觉出发,倒也承认各家可以说是各自成理。笔者想追问的是,收入差距过大究竟是一个什么问题?难道收入差距过大仅仅只是一个属于经济学范畴的问题吗?
       以笔者的愚见,收入差距过大即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同时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其实,终观历史,社会贫富悬殊现象之产生,即可以是因为经济的原因,亦可以是因为非经济的因素。因此,笔者以为,谈论今日中国之收入差距过大,如果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经济学的问题,如果仅仅从经济制度安排的角度谈论,事实上已然是将视角单一化,将问题简单化了。
       举例而言,收入差距是否已到危险边缘?难道问题的答案真的只存在于经济学范畴内的基尼系数吗?事实上,所谓基尼系数的合理值范围原本是对西方经济世界的经验总结。这样一种得自于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下的经验数值,是否真的适用于中国这本身就已经值得怀疑,在此前提下,以基尼系数来判断中国收入差距危险与否是否有些本本主义?
       事实长,仅从樊刚、萧灼基、吴敬琏的言论来看,其在谈论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时,虽然都是以经济学家的身份谈,但所论却未必是经济学的视角,毋宁说更是一个社会学的视角。然而,其所言之难免被人诟病的原因或许也正在这里。因为以经济学的理论,却从社会学的视角谈天说地,总是难免会让人感到其言之理据不足,进而更易让人怀疑其人之用心所在。
       一段时间以来,所谓主流经济学家的声音总是招来公众普遍的质疑,或许原因正在这里。其实,如今公众不满之现状,多数可以说都非经济问题,就以收入差距过大而言,经济学意义上的收入差距过大相信公众并非不可以坦然承认和接受,公众所不满者在于非经济学意义的收入差距,以及差距之下滋生的社会问题,如看病、上学、住房等三大基本民生问题。
       从这个意义而言,笔者以为,以基尼系数是否已到危险范围理解公众普遍的不满,这种分析问题的角度首先就错了,这样做无疑是将一个社会问题移形换位的转化成了一个经济学问题。从正面说,这是经济学的无知,从负面说,那正可以说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的霸道。而将公众普遍的不满诠释为对收入差距过大的不满,则不是别有用心的忽视那本质的存在,就是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的狂妄中陷入了糊涂和事实上的失语境地。
       或许该是正视真实存在的问题的时候了。经济学家请不要再用经济学的霸道逗公众玩,也被公众所诟病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