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国土资源厅负责人公开表示,广东各地房价持续攀升是“虚热”,广东省房地产土地供应充裕,且其预计政府有关部门会出台文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规范,因此建议消费者不妨3年后再考虑购房。
这一建议让笔者联想到了,目前引起广泛关注的“不买房行动”,据说这一由深圳市民邹涛发起的行动已经得到了众多人的支持,尽管,这支持还只能说是尚停留在口头阶段而非现实的行动。
其实,所谓“不买房行动”,恐怕更多只能是一种意见的表达,而难以变成消费者普遍的现实行为。其不买房的呼声背后,事实上隐含着要求政府及时出手,调控市场房价的诉求。从这一点来看,似乎不妨视3年后再买房的建议,是对于“不买房行动”的遥相呼应。
在房价日益令群众普遍感受到难以承受的当下,上述信息无论如何都值得欢迎,然而,欲购房者是否据此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暂时按捺住买房的冲动,静待3年以后,或者更长,也许更短的时间内,房价降低,从而避免所谓“房奴”的命运呢?笔者以为,似乎难以如此简单的乐观。
经验的事实是,中央政府早已在调控房价了,北京、上海,甚至就是深圳,各地方政府也都采取了相应行动,然而现状却是,房价并未因之而降低,市场反而继续“虚热”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政府调控不力,还是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或许原本并不象公众普遍感受的高?对此,笔者无力回答,也不敢妄猜。
在此现状下,有意见认为,国内房地产市场是“政策市”,换句话说,就是市场价格原本不是完全由市场因素所形成和决定的,相反是深受政府政策之影响,也因此,只要政府真正的愿意,让房价降下来,甚至是一夜之间就降至寻常百姓的渴望价格都不是什么难事。因此,主张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应及时拯救万民陷于“房奴”之境地。
上述认识显然隐含着一个前提,即政府在调控时,尽可以采用行政的而非市场的手段。笔者相信,如果政府不惜动用一切非市场的手段调控房价,那么把房价降下来这事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小儿科,但问题是政府真的应当不惜动用行政手段来调控市场价格吗?如果这样的话,其政策后果除了房价降低,是否会有其它负面效应?是否会使房地产市场成为一个伪市场,或者说是被扭曲的市场?而如果政府不用行政手段而只用市场的手段进行调节,则消费者是否还有足够的理由对未来房价抱以太多的乐观呢?经验的事实似乎是难以乐观。
其实,关注百姓住房问题能否不局限于,仅仅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问题?换句话说,房价在政府调控中继续走高的现象,是否应当促使社会和政府在满足公众住房需求的问题上反思,将这一责任太多的委托给市场是否适宜?
笔者以为,满足公众的住房需求,特别是基本需求,除了让大家去购买商品房外,政府应当提供足够多的另一种可以的选择,比如说低收入群体能够有更多的经济适用房去购买,甚至有足够的廉租房供大家只租不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经济适用房还是廉租房都还仅是甘霖几滴,无以济芸芸众生。
或许摆脱百姓“房奴”命运,除了规范、调控房地产市场外,还需要政府做更多的工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