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秋雨为何要“乐”(le)到底?

(2006-05-09 17:24:32)

 

       因为仁者乐山之“乐”的读音问题,余秋雨同志又遭炮轰。

       说到汉字的读音,这门学问实在是太深了,深到了如今我辈在这门学问面前差不多都可以说是达不到幼儿园的水平。小学一道,“五四”之后大约就被彻底的打入了冷宫,如章太炎、刘师培、黄侃等辈学者,几乎可以说是小学最后的绝唱,其后学之辈,也就只剩下书斋里静坐冷板凳,寂寞得要死之命运了。而这后学的寂寞,也正是如今我辈的无知。

       其实,秋雨同志如果勇于坦承自己的无知,恐怕也不会引发这么多的骂声,然而,向来自诩为学者,并且还是著名的秋雨同志又怎么能够承认自己于小学的无知呢?于是便只能选择反诘批评者,“乐”是该读乐(le)还是乐(yao),是多大点的问题?并且声称自己喜欢今音,所以厚今薄古,又岂是不懂哉?

       笔者基本上可以同意秋雨同志的反诘,因为笔者以为,恐怕很多人,就是包括许多批评者自身都会仁者乐(le)山的吧?那么干嘛只许芸芸众生乐(le),而就不许秋雨同志也乐(le)呢?

       只是,从学术求真的角度而言,对于批评者的认真,秋雨同志的反诘却是太不认真,缺了点学者的真精神。

       自诩为学者的秋雨同志似乎忘了,从学术的角度而言,其实这一个乐字的读音还真就是个大问题,因为,一个字怎么读,读什么事实上直接关系到了意义的诠释,并且最终关涉到了经义的理解。也正因如此,小学才成为中国传统学术中的重镇之学。而秋雨同志所引“仁者乐山”一语,本为经语,其乐之读音岂能随己喜好,自由选择?

       笔者猜想,秋雨同志或许并不是不明白这点,只是以为自己不过是在做一个电视节目的评委嘉宾,而电视这玩意说到底是没办法承载多大文化与学术的,充其量也就是一个装扮的有点书卷气的快餐盒饭,所以,认为这“乐”之读音马虎一点也就无关紧要,实属自然了。

       这般理解和马虎其实在秋雨同志来说是很正常的。

       秋雨同志一直以来对所谓传统的学者文人似乎都不屑一顾,极尽批评之能事,且更是以身说法,随凤凰周游天下,品鉴文明;上电视传经布道,纵论古今。在革命旧文人,告别老学者的同时,又自命学者文人。只是既然如此,为何又只许自己文人自己,而不能容忍他人学者自己呢?于是,被批评时,即举起了非学术的挡箭牌,夸夸其谈时,又满嘴喷真假混杂的伪学问,秋雨同志一身两面,难怪总是为自己惹来一身骚。

       真不明白,秋雨同志为什么就不能,也不敢坦坦荡荡的承认一次自己的无知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